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杜光明用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高热 |
作者:程铭坤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6 10:19:4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侍诊恩师杜光明主任医师多年,常见一些西医束手之疑难疾病,经杜师诊治后云开雾散。杜师尤擅运用小柴胡汤,近期以该方为主治疗一例西医诊断不明之持续高热病案,患者服用中药后体温很快下降至正常,血WBC指标恢复正常,现介绍如下。 病案实录 裔某某,女性,26岁。不明原因持续高热、伴头痛24天。2014年1月9日无明显诱因发病,体温逐日升高,最高时达39.60℃,头痛以两侧为甚。社区医院按感冒治疗多日无效。昆明某三甲医院查血常规WBC达14.8×109/L,中性粒细胞为76.4%,X线胸片及其他多项检查均正常,诊断不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处理,体温始终在39.0℃左右波动,建议转院。另一三甲医院经CT、MRI颅内扫描等多项检查未见异常,仍不能明确诊断,曾予短暂激素治疗,降温效果并不理想,体温波动范围在38.5℃~39.5℃之间,WBC维持在13×109/L左右。患者及家人心急如焚,1月23日急诊转入昆明某知名三甲医院,入院诊断为“发热查因(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先后经三大常规、X线、细菌培养、血液生化、免疫、肿瘤十二项等82项检查,仅见血WBC最高时达15.14×109/L,其余均无异常。治疗以头孢类、沙星类药物抗感染和对症处理为主,体温仅略有下降,但依然在38.3℃~39.0℃之间波动,头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住院7天,1月30日出院,出院前查血WBC13.98×109/L。 2014年2月2日患者来杜光明处求诊,表示拒绝再用西药治疗。症见持续发热,郁郁寡欢,肢软乏力,面红如妆,两侧头痛,咽喉干痒,渴而少饮,纳呆腹胀,小便短少,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查血WBC13.6×109/L,体温38.7℃。辨为热郁少阳,治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0克,炒黄芩20克,太子参20克,法半夏10克,青蒿30克,地骨皮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虎杖20克,火麻仁20克,生姜8克,大枣15克,生甘草10克。1剂,水煎日4服,观察疗效,次日再诊。 2月3日二诊:药后得微汗,发热、头痛略减,体温38.2℃。效不更方,柴胡加量为25克,加葛根30克,马齿苋30克,荆芥8克,3剂。 2月6日三诊:诉药后两次大汗,汗后热退身凉,头痛明显减轻,口渴欲饮,纳食改善,小便增多,大便通畅,精神爽快。测体温37.3℃,查血WBC11.4×109/L。守上方,柴胡减量为15克,加麦冬20克,3剂。 2月9日四诊:体温恢复正常已2日,测为36.4℃。感乏力、轻度头痛,口渴,大便仍干。处以小柴胡汤合生脉饮,柴胡用量为10克,另加炙黄芪40克,白蔻仁15克,苡仁30克,火麻仁20克,3剂。 2月13日五诊:诸症悉除,测体温36.2℃,血WBC9.6×109/L,中性粒细胞为61.7%。体温及血象均在正常范围,处以参苓白术散调养善后。 2月20日六诊:复查血WBC为6.8×109/L,2月24日MRI头颅增强扫描复查无异常,体无不适。 分析与体会 1.关于辨证:初诊症状似无小柴胡汤典型之“七大主症”,仅有咽干属小柴胡汤提纲症之一。尤其是主症发热,并非小柴胡汤主治之典型往来寒热、热如疟状、休作有时,而是持续性高热。仅凭咽干一症就断为少阳病?杜师指出,持续性发热也为少阳病发热之一种,并以《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迟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为依据。该条文提示脉弦细是少阳气郁的表现,更是少阳病的主脉。头痛发热也提示少阳经气郁闭、热郁胆腑、经府同病的特点。仔细分析,患者郁郁寡欢、两侧头痛、纳呆、小便短少等症状均符合少阳病特征。郁郁寡欢、纳呆与“嘿嘿不欲饮食”义相同。“嘿嘿”是胆腑受邪、少阳气郁、情志不爽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出现胃气失和,故而纳呆,仅是表述上的区别而已。少阳经脉循行于头身两侧,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故其循行部位即出现筋脉拘挛、气血失和,临床表现多有两侧头痛。小便短少也是少阳病的或见症之一,《伤寒论》第96条讲述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除主症外,明确指出其或见症有“或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本案虽不悉具小柴胡汤之典型七大主症,然处处反映出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等特征。杜师辨证思路丝丝入扣,知常达变,本案即彰显出精准辨证基础上的高度自信。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