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王宝恩治肝纤维化和感染性多脏衰经验 |
作者:王超 首都…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9 11:01:1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早期识别 保护脏器功能 在重症感染、多脏衰诊治方面,王宝恩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以现代医学的客观检测方法,总结出感染性MODS/MSOF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标准,及早识别感染性多脏衰患者;以现代医学的方法监测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应用祖国医学的传统辨证方法,确定多脏衰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按中医的治则和相应中药方剂从多个层面和环节干预、治疗各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达到保护各脏器免受损伤,预防多脏衰的进一步发生,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他认为重症脓毒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基本病机是血瘀证和腑气不通证。特点是“外邪”致病,起病多为实热,热邪入里,热盛蒸熬津液,使血液黏滞而阻塞经络,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加之邪热迫血妄行,故肌肤出现大片紫斑,甚或出现吐血、衄血、便血等;舌绛或紫暗,有瘀斑、苔黄。此多属温病范畴,有较为独特的发病机制。腑气不通则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邪毒犯肺,肺气不宣,则出现呼吸窘迫等。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对感染性多脏衰,王宝恩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诊治体系,把感染性多脏衰分为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和厥脱证4个主要中医证型。 热证里又可辨证分为实热证、热夹湿证、热盛伤阴证,并总结了各证的辨证要点,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创建相应之方剂。如:泻热汤、复方芪参活血颗粒(912液)、通腑颗粒、复方清热颗粒。抢救时与西药并用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显著降低了病死率。 比如,感染性多脏衰患者临床上一旦出现典型的瘀血与出血等(血瘀证)表现时,就已进入西医所谓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治疗起来十分困难,死亡风险接近100%。对此,王宝恩主张早期实验室监测重症感染患者的血瘀证,一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即开始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复方芪参活血颗粒(912液)治疗。 又如重症感染的危重患者最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出现血瘀证候和厥脱证候,常见固定性压痛、出血、紫绀、舌质绛红、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血液流变学异常,凝血与纤溶参数异常。治疗大法为益气、活血、化瘀,方用芪参活血颗粒治疗。 若重症感染出现厥脱证,常见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尿少、脉细数或微欲绝,血压低,治以回阳救逆、活血化瘀,常用芪参活血颗粒合参附汤、生脉饮等联合应用。临床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点在重症感染危重患者身上体现更为突出。依据中医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守,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指导思想,王宝恩由补阳还五汤化裁,选用黄芪、当归、丹参、红花等中药组成方剂(芪参活血颗粒),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在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再如重症感染中,常见腑气不通证(腹胀、呕吐、不排便排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肠管扩张或积液有液平),通腑治疗往往成为疾病治疗的转折点。 古今一理,王宝恩非常重视前人“肺与大肠相表里”、“六经实热,总清阳明”、“六腑以通为用”及“急下存阴”的理论观点,强调重症感染的关键在辨证准确,要早下手,通腑治疗尤其要“下不厌早”,保证腑气通畅,给邪以出路,是治疗重症感染的关键所在。并强调重症感染往往正虚邪实,通腑治疗要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并重。为此,他常以大黄为主通里攻下、通腑治疗,方用通腑颗粒。方中使用厚朴、大黄、枳实等理气消胀、泻热通腑,辅以黄芪、白术、当归健脾益气养血,意在祛邪之时,顾护正气,祛邪而不伤正气,扶正而不敛邪,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消胀、泻热通腑之功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