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孝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1 16:56:1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四、炮制工艺需改进,与时俱进订标准

70年代王老的研究组在较全面继承整理古今中药炮制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毒性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他首选了天南星科的半夏、白附子、天南星等中医常用的化痰止咳药,进行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化学、炮制药理以及临床验证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近20年时间,前后完成了各项试验研究的计划指标,优选制定了清半夏、法半夏、制白附子、制天南星等炮制新工艺和其饮片的质量标准.其科研成果经院、部、局级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定,半夏炮制新工艺改进和质量标准的科研成果,曾获1978年院级科研成果奖,1980年部级科研成果奖.制白附子、制天南星炮制工艺改进和质量标准,分别获1992年和1994年局级和院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王老在实现他为中医药事业而奋力一生的心愿的奋斗历程上,足足走过62个年头.现今已是耄耋之年,他虽右眼因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而失明,但他还是"以所为家",风雨无阻,每天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常现身在他的实验室内,不时为炮制研究的年轻同志提供些参考资料和意见,有时为药房同志讲解中药饮片的鉴别知识.王老就这次党和组织对他工作的认可并给予很高奖励表示感谢,特别是在新中国60年华诞喜庆日子里,他永记不忘,虽然奖励是以他个人名义,而工作是大家完成的.是整个研究团队,集体的功劳,大家的功劳.王老说今后他还是愿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四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意见"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精神,尽力做好中药炮制技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他很赞同"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善于传承和发展自己优秀主流的传统文化的" 观点,以此感恩祖国,感恩于中华民族祖先聪明才智.更有望持续发展祖国中医药文化为世界全人类造福.

4人物贡献

王孝涛从事道地药材及中药炮制科研工作50多年,收集、整理、汇编了历代中药炮制经验,先后编撰出版了《中药饮片炮制述要》、《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9部中药炮制学专著。其中《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荣获1978年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荣获198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荣获1991年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银奖,《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荣获1965年院级成果奖。先后公开发表110多篇专业论文,其中“古代中药地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被誉为中药炮制文献整理研究的范文,对在全国各地开展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孝涛为国家药管理局第一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北京地区)。

王孝涛在振兴传统制药技术、创建和完善中药炮制学科、培养中药炮制专业人才、实现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主张中医药科研应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中药理论和中药制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运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制药的传统工艺和地道药材的品种质量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阐明其科学基本原理,改进传统制药工艺技术和设备,促进传统制药技术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从而提高和丰富中药和中药炮制等学科的学术水平。他提出了“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及“中药采制控制论”等理论,为中药炮制科研起到导向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药炮制学科研究室,对毒性中药进行研究。“七五”、“八五”期间, 承担国家和部局级中药炮制的攻关项目,先后对毒性中药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商陆、芫花等进行炮制沿革、炮制原理、炮制工艺、饮片质量等较系统的研究。他领导的科室和参加的课题组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局级成果7项,院级成果13项。

他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1名,师承继承人1名。多次为中药炮制师资班、西药学习中药班、中医中药班及国际进修生讲授中药炮制学。

5主要成就

继承传统炮制技术 转口传心授的经验技术为文字资料

中医传统是采用中药饮片入药配方,而后制备成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这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制备优质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通称为中药炮制。由于中药饮片以往都是属于私人生产经营,为此,这一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在各中药厂(店)之间是处于相互封闭状态,通常只能在各中药师徒之间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可想而知,当时中药炮制生产技术资料是极为缺乏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王孝涛下定决心,计划从继承整理着手,由此,于1959年他一方面深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重庆等地的饮片生产厂家调查学习,并参与当时为继承总结中药炮制生产技术,由卫生部药政局下文,再由各省市组织有当地熟练炮制的中药老师傅和有经验老药工参加的中药炮制技术研讨小组,由大家以口述并相互补充的方式,对常用各种饮片的炮制工艺规程、制作要点、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用具及设备等炮制生产经验技术,一一作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按炮制规程的净选、切制和炮炙三大工序,整理编写成技术文字资料,继后王孝涛又在搜集全国28个主要城市现行的炮制经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小组。提出应保留各地方特色的炮制经验技术,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特色,以“并同存异”的方式作了综合整理,汇编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1963)一书。该书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全国现行的饮片炮制生产经验技术和地方习用特色的炮制技术。亦是首次全国性将由世代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炮制经验技术转为宝贵的文字资料。该书曾获1978年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奖

另一方面王孝涛又与同行协作,选自汉代至清代间主要医药文献200多部,辑录其中有关炮制技术和理论资料,经过整理,以炮制工艺资料年代先后为序加以排列,编纂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73)一书。该书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完善的一部中药炮制历史文献资料。该书获196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以上两书是代表着古今中药饮片炮制的两部专著。为全面继承中药炮制学术遗产做出了贡献,并为当今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一直得到炮制同行的好评。这两书确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结药材生产经验 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

中药采制是制备优质中药材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它是在中医长期医疗用药和中药生产实践中,渐渐形成的较系统的理论和制作技术,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王孝涛在药材产区向老药农调查总结采药,制药和种药经验时,发现药农还有丰富的控制药材质量的经验。口述中常提到“道地药材”、“严守季节”、“采挖条件 ”和“干燥要求”等特定制作常规。由此,带了这些问题,王孝涛查阅了大量古本草和医方文献,发现早期书目中就有中药采制的专著《桐君采药录》,可惜该书早已散失。

而在现存的历代本草和医方书籍,如汉代《神农本草经》,唐代《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宋代《本草衍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文献中,都有记述有关中药采制的丰富史料,有的列为专论。认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其中明确采用了“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以及“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作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法则,并较系统指出了中药材的生长区域、生长期(年)限、采药季节、干燥条件、藏储期限等与其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就此王孝涛又在继承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药材生产实际经验并吸收现代科研资料为论据,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的见解。引用了道地药材的“怀地黄(河南)”其内含物质的梓醇和总还原糖的含量,均高于非道地的山东、浙江和广东的产品。

王孝涛认为应重视中药采制技术的继承整理和科学研究。要在全面继承总结传统中药采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把中药采制法则内容列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进而促使实现中药采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此用来控制中药材质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科学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