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解“厥阴”救死生
作者:撰稿人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1 16:01:2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因出现尿潴留,经针刺五里、中极、关元、三阴交后,能自行排尿,但有尿频、尿痛、尿热感。中药改用清利下焦湿热之剂后,尿路刺激症状消失,尿检正常。第45天,患者治愈出院。此后追访5年,患者健康如常人。

  时振声认为,本例患者开始有畏寒发热、头项强痛,显然为太阳病。以后但热不寒、神昏谵妄、项强,此乃属太阳病向阳明病转化,以阳明热盛为主并夹湿邪。从温病辨证为外感暑邪,骤然起病,邪热迅即内传,由卫分到营分,湿热相合,属于暑温夹湿之证。

  在高热的基础上出现肢厥、抽搐、神昏,此当属阳明转属厥阴热厥之证。使用激素后,体温抑制,混淆了辨证,仅见肢厥神昏,貌似寒厥,实为热厥。再从本病的全过程看,热5日,厥8日,又热10日,似可认为属于厥阴病。

  患者用激素后,病势急转恶化,体温不升,四肢厥逆,竟至阴阳离决,最后呼吸心跳停止。暑热之邪继续深入血分,气液交脱。虽用生脉饮以冀益气固脱,但亦不能阻止病势,终至五脏衰败,阴阳离决。

  后经中西医合力抢救,方使患者阳回气返复生,心跳复苏,呼吸仍未恢复,一直用人工呼吸器代替自主呼吸,直至3天后方出现自主呼吸。前一阶段是厥而阴阳离决,后一阶段是阳回则生。

  那么阳回则生以后又有发热10天,是不是阳复过度呢?当然不是。厥阴寒厥不存在阳复过度的问题,阳回则生可愈,绝不可能阳复过度从厥阴寒厥转变为厥阴热厥。不能混淆概念,把正气的恢复与邪热的影响混为一谈。

  至于厥阴热厥则是邪热炽盛所致。厥阴热厥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向寒厥转化,相当于现代医学感染性休克中暖休克和冷休克的关系,两种不同情况的形成与感染性休克的发展阶段有关。早期属暖休克,在此阶段通过泻热的方法治疗,预后较好;晚期则逐渐发展为冷休克,预后不好。

  厥阴热厥在转变为寒厥过程中,由原来的真热假寒,变为真热真寒,寒热夹杂。这也可能是《伤寒论》厥阴病寒热夹杂证的形成原因。真寒需要用回阳救逆,阳回则生。若阳回后出现喉痹、脓血、发痈脓,此乃真热未撤,邪热的影响,而非阳复过度。按现代医学感染性休克可能是脓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肠道感染等所引起,各种疾病均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而继发各种不同的变证不足为怪。

  论治寒厥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由热厥转变的寒厥与汗吐下后亡阳的寒厥相混。前者是感染性休克所致,预后不良;后者是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预后较好。

  本案例整个病程寒热交替,虚实夹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完全证明了本案的外感热病发展到厥阴病的先热厥、后寒厥、厥而阴阳离决的最危急阶段。若不是抓住病机变化,中西医全力救治,病人绝不能起死回阳复生,更不会不留后遗症。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