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旦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1 17:20:0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旦科 

旦科,男,藏族,1933年出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人。主任医师。曾任若尔盖县藏医院名誉院长,现任阿坝州藏医院院长、阿坝州藏医学会理事长、阿坝州科协常委、四川省中医药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事藏医药临床工作30余年,善于接受新事物,主张借鉴中医药学的精华,结合传统医学的特点发展藏医学理论。他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藏医理论研究,翻译整理出大量的古今藏医著作。文献和有关资料,其中一些学术理论填补了安多地区藏医药研究的空白。他先后编纂了17万字的《藏医临床经验》、20万字的《藏医验方汇集》及《藏药方剂1500种》;同时组织编写了藏医中专教材13本,计70多万字。其中,《藏医验方汇集》一书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以上专著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旦科精于藏医内、外科,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及慢性骨髓炎、骨结核等。并研制出了8种治疗妇科病、慢性骨髓炎、肺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新型特效藏成药,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继承和发掘藏医宝库,解决藏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问题,旦科和若尔盖县藏医院其他知名藏医药人员一起,主动承担了阿坝卫校"藏医班"的教学任务,先后为国家培养藏医中专人才145人。

旦科在藏药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在他的主持指导下,对名贵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进行了移植试验工作,经多次反复试验,于1986年6月移炼成功。首批炼制3万粒,投资5万元,其经济收入达12万元。"七十味珍珠丸"投入市场销售常盛不衰,受到各族群众的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荣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10月,又陆续炼制出名贵藏药"珍宝芒觉丸""仁青芒觉丸"等,填补了历史以来安多民族地区名贵藏药制剂生产的空白。

旦科为继承和发掘藏医药遗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多次受到卫生部和省、州、县的表彰。1985年荣获卫生部"全国文明医生"称号;从1988年以来,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91年被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同年被卫生部授予"藏医学专家"称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生平

艰难的求学生涯

美丽的若尔盖大草原犹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图画,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花都萦系着他生命的脉搏。

1933年,旦科出生在若尔盖县热当巴乡塔哇村一个贫苦牧民家庭,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忠厚、勤劳而勇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和牛羊打交道。在贫穷的家庭生活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旦科,从小养成了坚强刚毅、永不服输的性格。

6岁时旦科被送进了当地的康沙寺,做了一名藏传佛教寺院的小喇嘛,学习藏语文基础和四继密宗。他记忆力很好,能够背诵很多长篇经书。16岁时,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旦科离开家乡热当巴,随朝佛者一起到甘肃省夏河县,拜卡加隐士高僧旦巴为师,学习《四部医典》中的《根本医典》和《后继医典》等藏医药学以及天文历算、藏语文法、声明学、诗学等传统藏学知识,从此涉足藏学领域,迈出了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步。

虽然那时生活条件很差,为了维持生计旦科有时还得通过乞讨度日,但他并不为此自惭形秽,而是利用时间加倍地学习探索、思考和研究藏学。每天,旦科都会去拜见卡加隐士高僧旦巴老师,或者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辩论佛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夜晚,当人们进入梦乡之时,他仍然还在潜心修学,沉浸于藏学的精神世界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刻苦好学,旦科的藏学水平提高很快,成了卡加隐士高僧旦巴数百名学生中有名的尖子生。

后来旦科进入曾经神往的拉卜楞寺闻思学院学习,拉卜楞寺浓厚的学习气氛再次激发了他的求学热情。在闻思院辩场学习中,他曾舌战群僧,击败了向他发问的人,深受拉卜楞寺僧众的敬慕。他拜格西求觉尔仓、阿坝求坚仓等最著名的格西和藏医专家为师,系统地学习了五部大论和《四部医典》,获得了广博的佛学知识和藏医学知识,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藏学造诣。1979年,旦科到西藏藏医院进修深造,接受了著名藏医学家贡嘎平措、土登次仁和色拉寺、大格西蒙古族洛桑谢拉的教导。经过近30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藏医师,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后来,旦科又拜第六世贡唐仓·旦贝旺旭、毛尔盖.桑木旦、佛师雍曾仓·克珠嘉措三位为师,聆听了许多耳传秘诀和稀有教法。

为了藏医药事业

在十年动乱中,藏医药也被认为是搞封建迷信的“四旧”加以破除,大量典籍资料、书版被毁。旦科清醒地意识到,若长时间下去,藏医药学可能遭到失传的危险。他冒着风险,用以物换书的方式,换得了很多宝贵的经典藏医药书籍,以此来挽救藏医药学。1959年,旦科亲手创建了若尔盖县红星合作医疗站,之后,他走遍青、甘、川交界的山区,对藏药植物进行全面普查,并对其特征、性味、功能及疗效等进行深入研究。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