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陈彤云治疗囊肿型痤疮医案 |
作者:曲剑华 陈…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8 15:27:4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囊肿性痤疮初起损害多为黑头粉刺,加以挤压,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疤痕。少数严重患者,除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外,尚可见有蚕豆至指甲大的炎性结节或囊肿。 引发囊肿性痤疮的主凶: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公认雄性激素在囊肿性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彤云教授,1921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从事中医皮肤科,自幼随其父著名中医陈树人先生出诊;后在继承哈锐川老大夫治疗经验的同时,又得到著名中医赵炳南老先生的指点。重点治疗黄褐斑、痤疮以及扁平疣等疾病,对治疗颜面损容性皮肤病更有独特的疗效,还改进了古代治疗痤疮的名方枇杷清肺饮,取得了理想效果。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特转载曲剑华、陈勇撰写的相关文献,以飨读者。 案1. 患者,男,23 岁,2004 年2 月5 日初诊。主诉面、胸背起疹1 年余。面、颈及胸背部多发粉刺、脓疱、丘疹,伴囊肿和结节,皮损密集、色红。患者口干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西医诊断:囊肿型痤疮;中医辨证:肺胃实热,兼染毒邪;治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处方:生石膏20 g,生牡蛎30 g,生栀子10 g,生大黄10 g,金银花30 g,夏枯草20 g,黄芩10 g,黄连10 g,连翘30 g,茵陈20 g,贝母15 g,丹参30 g,生地15 g,白英20 g,赤芍15 g。水煎服14 剂。 2004 年2 月19 日二诊:服药后少有新发皮疹,大部分丘疹、脓疱消退,囊肿渐消,减石膏,加黄柏10g。水煎服,30 剂。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 2004 年3 月20 日三诊:服药后未发囊肿结节,原有皮疹全部消退,偶见小丘疹1~2 处。减牡蛎、贝母、夏枯草,继服14 剂巩固疗效。 2004 年4 月5 日四诊:结节、囊肿基本消退,仅见色素沉着,无新疹发生,临床痊愈。 按:本案取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意,生大黄泻下攻积、泻火利水、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清化湿热;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而质不燥,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清泄里热亦兼透散,最宜用于热在肺胃气分,二药清泻肺胃积热,荡涤肠胃,解毒泻火。黄连大苦大寒而质燥,清热燥湿之力甚强,且兼解毒作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四药合用共奏清泻肺胃实热、解毒燥湿之功。生栀子清热泻火;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入血分,此药在一派大苦大寒药中兼以顾护肺阴, 充分体现了陈老在诊治疾病之中的整体观———祛邪不忘扶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生牡蛎、夏枯草、贝母软坚散结;茵陈、白英清热利湿;丹参、赤芍凉血祛瘀。 陈老在此病的治疗中, 除按中医辨证以清解肺胃实热为主外, 还针对本病发病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的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用药时兼以解毒消散,如茵陈、丹参、黄芩、连翘等中药既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的功效,又有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因此达到了病证同治。 陈老喜用生大黄,取其清热泻火、通腑泻下、消脂导积之力, 对肺胃积热者, 用生大黄可使热毒下泄,开导有形之邪,还可深入血分、活血化瘀以散结消肿。 陈老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大黄治病的范围极为广泛。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善解疮疡热毒,攻毒尤有特效;又可主下瘀血,行气消胀;又可下肠胃宿食,利肝胆之热;还可止吐衄,化无形之痞满。故大黄是一味可使“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皆通的要药”。陈老认为现代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衣食无忧,往往嗜食膏粱厚味,以致积滞实证、湿热、实火及热性之症居多,故陈老每遇适症必用大黄以荡涤肠胃积热、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散结、清导湿热除脂。 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