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金世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20 10:46:1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无药养生

任何病都要靠自我调理

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他的“无药养生”之道:粗茶淡饭;保护好脾胃和肾脏;合理运动。
一辈子与药打交道的金世元说:“我的‘无药养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饭。此外,我平时爱吃大枣,一天吃三个,一辈子都不显老。”在养生方面,金世元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坏了,消化不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了要吃药,药到了胃里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吃了也等于白吃。肾功能不好,体内的废物就无法排出,这就是把一个人的根本破坏了。

金老年过古稀,依然精神矍铄。金老说:“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锻炼。第一步,搓脸,俗话叫干洗脸,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也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再往下搓脚,我两脚对搓,两只手就专门搓脚心……每天一个小时,一项一项地进行锻炼。从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渐进到全身的简单运动,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床上锻炼之后,金老就到楼下的公园里,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做几次深呼吸,而这就是他坚持了18年的深呼吸锻炼,并因此受益匪浅。经过一番吐故纳新之后,金老还要再花上15分钟,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纳新再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钟的时间。十几年来,无论多忙,金世元从没有间断过。而每次做这些时,金世元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日出之后再锻炼。他认为只有太阳出来,空气才新鲜。

现如今,人们是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了,像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的滋补药,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今天走进我们健康故事的主人公,就在中医界被尊为“国药泰斗”,他一辈子都在和各种药材打交道。下面就让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位国药大师,让他给支支招儿,看看究竟有什么药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

每年的五月份到九月份,是金世元丰收的时节。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到中国各地去看药材。翻山越岭六十多年,从当年办药材的小伙计到今天备受推崇的“活药典”,金世元走遍了中华大地。今年,他的收获是在七月份,因为那时78岁的金世元登上了海拔1000多米的长白山人参栽培基地。

我们这行管这叫什么,这人有嗜好,爱货。见着心情就不一样。我们就瞧人参,这一只人参是非常有意思,从它地上茎,从芦,到身,到尾,到艼,让你看着就那么美。灵性就那么大。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常年在崇山峻岭里奔波。金世元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像人参,鹿茸等一些在中国人观念里较难得到的滋补佳品,对他来说,自然是近水楼台。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在金老的生活中,他却从不提倡仅仅依靠药材养生。

教学工作

金世元教授在北京卫生学校任教期间孜孜不倦的工作,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从而逐步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总结出了一套中药专业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亲自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实习,到安国药材市场识别药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办学三十多年中先后培养了1200余名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事业培养了众多的专业骨干。同时在办学的过程中,金世元教授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亲自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业务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因而受到了领导和师生们的好评。至今北京卫生学校中药学科仍就保持着良好的学术气氛。这与金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金世元教授虽已是年逾古稀,但是还以饱满的精神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后辈人做出良好的榜样。

论文著作

金世元教授针对社会需要撰写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和著作。其中主编的著作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与临床应用》《中药炮制学》(全国中药专业统编教材)。和其他同道合编的著作有《中药大全》、《中药材大辞典》、《中成药大辞典》、《中药炮制大全》、《中药鉴别大全》、《北京市中药材标准》、《北京市中药饮片标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北京市炮制规范》、《北京市中成药制剂标准》、《妇女家庭用药常识》、《临床药学进展》、等十余部。主审的著作有《中药炮制学》(全国药材系统统编教材)、《中药调剂学概述》、《现代中药商品手册》、等多部著作。同时自60年代以来发表了学术论文70余篇。

金世元先生撰写的专著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主编过《中药炮制学》,合编过《中药大全》、《中药材大辞典》、《中成药大辞典》等10余部著作;自6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了中药学术论文60余篇。金老研制的“射麻口服液”、“乌鸡白凤口服液”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已投产供应市场。他策划、组织、设计的教学片“鹿茸”1989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贴。

获奖情况

1988年,被北京市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9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贴;
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7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获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光荣称号,同年获得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大师”称号。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