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郭维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18 11:04:4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随后,他们又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正骨研究所。这一步跨得更远,等于把秘不外宣的正骨术和盘托出送到了课堂上。这还不够,母子俩编成《郭氏正骨学》,作为教材晓喻学子,使中医骨伤学走上了正规化教育。于是,全国正骨界都看到在洛阳东郊的田畴上,伸出了“平乐正骨”这朵生气勃勃的奇葩——“平乐学派”成为骨伤学的主流学派,从平乐正骨学院毕业的学生,带着本领走向各地。

那时的郭维淮很年轻,有机会走向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他坚定地留在了洛阳。这一留,等于把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了洛阳,把一个后来崛起的大型正骨医院留在了洛阳,把全国骨伤科医疗中心和全国骨伤医师培训基地留给了洛阳。


他在洛阳从医的60年中,后30年正好伴随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进程使平乐正骨上了好几个台阶。这30年中,原处白马寺附近规模较小的正骨医院,迁到了市区变成了三级甲等医院;平乐正骨由民间知识升格为学科体系,由地方财富成为国家财富,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本人也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国医楷模”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正骨国手。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郭维淮就担任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同时兼洛阳正骨研究所所长,这一时期他走的是革新路,打的是开放牌,学术上既保留平乐正骨之精华,又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打造新的正骨技术。

1978年以来,他所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外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等多项科研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他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平乐正骨传统药物“养血止痛丸(筋骨痛消丸)”的改进,经过临床试验,很快研发出了新药,上市后深受患者欢迎;他编写《平乐正骨》专著和教材,参加《中医年鉴》编著工作,无保留地把绝技示人,让更多患者受惠于“洛阳正骨”。

这期间,他参加多种学术会议,每每开讲,总是以“洛阳正骨”晓喻外界,而把祖传源头和自己的功绩悄悄掩起。他光明磊落,正骨、正人、正己,在医德方面提出“为人民服务也要无菌操作”的服务理念,他要求徒弟、子女不能收患者任何礼物,患者“早到早治,晚到晚治,吃饭停箸,睡觉罢眠”。人们搜寻记忆,他从医几十年,没有拒绝过病号,没有收受过礼品,真正彰显了“大医风范”。

对于骨伤疾病,他提出整体辨证、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互补,主张治病求因、药法结合、互相促进;对于骨折用药,他提出“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他擅长颈肩腰腿痛等骨伤杂病的推拿治疗和辨证用药,多次应邀赴京为党和原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王任重治病,由此名声大震,声闻中外,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

打开岁月的抽屉,郭维淮手中全是奖章,而他钟爱的洛阳正骨医院,也在他身旁节节拔高。走进新落成的现代化病房大楼,看到走廊墙壁上都设有患者扶手,若有紧急情况,患者还可随地摁响求救电铃。截至目前,该院已拥有28个临床科室、1150张病床,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138项,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正骨医院。“洛阳正骨”也像洛阳牡丹那样成为洛阳的名片,在深圳、三门峡等地开花结果,惠及苍生。眼前的这所医院,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果的一个见证;眼前的这位老人,是与改革开放一起赶路的一位坚定跋涉者。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