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赵绍琴治温病应用宣透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8 0:52:1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赵绍琴教授认为诊治温病最重要的就是分清是温热性温病还是湿热性温病,温热性温病是依据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进行辨治,湿热性温病依据吴鞠通三焦辨证体系进行辨治。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治,把卫气营血辨证穿插到三焦辨证之中,以这两种辨证方法,既做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又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这就使其内容相互交错,复杂而难于掌握,给后学者带来很大困难。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赵氏从临床实践体会,湿热病初起,卫分证候和气分证候的界线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湿热未化燥之时,又很少入营分和血分,所以用卫气营血辨证,难以概括湿热病的特点。而湿热病多表现为湿热弥漫上、中、下三焦,阻滞气机,遏伤阳气,导致水液运行障碍的病变。所以赵氏认为,湿热病的证候特点,以三焦辨证来概括最为适宜。因此,赵氏主张以三焦辨证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 湿热病是湿与热合,如油入面,胶结难分。无形之热以有形之湿为依附,湿郁则热愈炽,热蒸则湿愈动,遂弥漫于内外表里,充斥三焦上下。若湿阻滞三焦,则势必影响气机之运行,以致三焦不畅,气机不通,气化不行。湿郁则热生,热蒸则湿动。由于湿与热合,热在湿中,湿不去则热难清,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祛湿。故治湿热病必先祛湿,祛湿之法必先调畅气机,调气之法必先宣肺。肺气得宣则下通水道,旁彻皮毛,三焦畅通,腠理开达,一身之气布,一身之湿亦化。即上焦之湿蔽者,宣肺疏卫湿即去;中焦湿阻者,辛香行气湿自开;下焦湿郁者,化气利湿,以风散之湿可消。故对上焦湿热证候,即以辛香宣透,芳化湿浊;对中焦湿热证候,湿重于热者,即以辛温开郁,苦温燥湿,若热重于湿者,即以苦寒清热燥湿;若属于湿热俱重者,可辛温、苦温、苦寒并用。对下焦湿热证候,即以淡渗利尿药,渗利湿邪,使湿热从小便外泄。对于治疗湿热病证,赵氏擅用藿香、佩兰、大豆卷、前胡、杏仁、陈皮、半夏、厚朴、白蔻、芦根等。如治“暑湿”(胃肠型感冒),他说:暑月湿热并重,暑热挟湿,互阻不化,须忌寒凉,治当芳香疏化,分消其邪。用鲜藿佩、大豆卷、前胡,芳化于上焦,陈、夏、朴、蔻辛开于中焦,芦根、六一散导湿于下焦,故可收桴鼓之效。 温热病的辨证纲领,是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赵氏认为其临床意义有三: ⑴、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是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 ⑵、标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⑶、说明了温热病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浅深,正邪的盛衰,是论治的依据。 温热病按照卫气营血辨证,其一般发展规律是: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血分证候。如果反过来,由营→血→气→卫,是病变由重转轻,由深出浅。 概括起来说,卫为气之表,营为血之表,实际上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气血辨证。气,表明人体功能活动障碍的病变。血,表明人体营养物质损伤的病变。 温热病的本质是郁热,赵绍琴教授紧紧抓住了这个“郁”字。何谓郁?戴元礼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生矣。”说明郁病是气机升降失常的一种病理变化。诸郁不解,日久必成热郁。 所谓热郁,乃阳气内郁不得宣散,其原因多因有形之邪如湿浊、痰饮、宿食、瘀血等阻滞,气机不畅,三焦不通,营卫不和,腠理不开,故热蓄积于内无从宣泄,愈郁愈热,致成火郁。治宜用宣透之品,宣阳解郁,透邪外出,使三焦通畅,营卫调和。 如赵氏《验案精选》中的“风温2”,其病本属风温袭肺,医者误作风寒,用桂枝汤并姜汤发其汗,汗虽出而阴益伤,热益重,神识将昏矣。温病忌汗犯其禁必祸不旋踵。此时病机虽属邪陷心包,而论治法则不可骤用寒凉。宜仿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透邪外出,则不致内闭生患。故用以疏调气机见长的升降散,合银翘透邪于外,杏仁宣肺于上,菖蒲开窍于中,茅芦根分消于下,三焦通畅,内外和调,内陷之温邪外泄有路,故药后即见转机。此透热转气之法,与单执寒凉以疗热病者迥异。 又如“验案精选”中的“痄腮2(流行性腮腺炎)”腮腺暴肿,是郁热不得宣散,故当宣郁疏风透邪外出,不可骤用寒凉。奇者,用热敷不用冷敷,因遇寒则凝,遇温则通,寒而涩则不流,温而消则去之,此妙法也。观外治之法,亦当知内治之理,不当骤用寒凉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