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石仰山从痰论治颈椎病经验初探 |
作者:郭天旻,… 文章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23 9:17:4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 或膨出) 、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石仰山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为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理伤续断推崇“十三科一理贯之”的学术指导思想,力求明病理、察病机。石老认为颈椎病多因风寒痰湿互阻、气血脏腑失和为病,强调“调治兼邪,从痰论治”。中医人网站特转载石仰山教授从痰论治颈椎病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 审因立法 1. 1 风寒湿痹,变生为痰石老认为,风寒湿是导致颈椎病的最主要原因。严用和《济生方》认为本病“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颈椎病患者多阳气虚衰,卫阳不固,易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凝滞血脉,若迁延不愈,导致络道不畅,日久成瘀成痰,阻于颈部经脉则诱发颈椎病[2]25。本病临床多症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等。 1. 2 脾肾亏虚,痰湿内生《灵枢·决气》篇认为: “谷入气满,卓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其认为脾胃功能正常,可使皮肉、筋骨、脑髓得到温养灌注。颈椎病发病多由积劳所致,属胡延光《伤科汇纂》所言“竭力劳作则伤中”的无形之伤,导致中焦运化失常,中虚脾土失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 “肾生气,肾虚则少气,骨酸懈惰,不能举动。”是知肾虚则气无所生。颈椎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女子“六七”、男子“五八”前后,其时已“三阳脉衰于上”,“肾气衰”乃至“太冲脉衰少”“督脉衰损”。肾主气化,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司,可导致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脾运化水湿功能,造成脾肾两亏,痰湿内生,阻于颈部经脉产生颈椎病。李时珍指出: “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前贤又云“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故本病临床可见颈肩臂痛、肢体麻木不仁、耳鸣、头晕目眩、头重如裹等症。 1. 3 气血失和,痰瘀蕴积石老治伤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人体内气血津液相辅相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血行不畅,停为瘀血[2]18。若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瘀血一旦形成,可影响水液代谢而进一步导致痰饮。正如《血证论》所云: “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又如《医碥》所载: “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而行。气若平和,津液流布,而骸受润泽,何致成痰为病。”《医学入门》亦指出“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故气血失和,痰湿内生。痰湿随气血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其停留与所过之处,必影响气血运行而导致瘀血。 《素问·调经论》云: “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张山雷亦云: “痰涎积于经髓则络中之血必滞。”故血滞为痰,痰瘀夹杂,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合而为病[3]201-202。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中年之后,气血渐衰,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血行不畅,停为瘀血; 瘀血已成,影响水液代谢,变生为痰,痰瘀交阻于颈项部经脉,进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此类患者临床可见颈肩臂疼痛麻木、手足无力、肢体偏痉、头晕目眩、舌质淡暗或有瘀斑。 综上所述,风寒湿为发病之始,乃致病之外因; 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内生为致病之内因。总之,本病以气血失和、脾肾亏虚为本,风寒痰湿瘀互阻为标。石老认为,临证辨治颈椎病应针对风寒湿入络、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瘀互阻四大病机,其重点应从痰论治。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