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李国衡治疗尺桡骨骨折验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6 23:12:0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李国衡教授1990年定为全国第一届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李老认为各种损伤可以归纳为内伤与外伤两大类。内伤以脏腑、气血为主,应用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取得资料后再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归纳,确定损伤部位和病理性质。外伤以筋骨皮肉脉为主,临床检查突出“望、比、摸”三法。望:观察局部肿胀、畸形、肤色、姿态、破损等程度;比:患侧与健侧作对比,存在何种异常;摸:双手对患处仔细揣摸。魏氏伤科非常重视“摸诊”,素有“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肌筋”,“能摸触其外,测知其内”的见解。根据部位不同,要求摸诊时轻重恰当,先后有序,分清损伤类别及主次痛点。李教授强调脏腑气血损伤可反映到体表,肢体外伤也可影响脏腑气血,因此,他认为内伤与外伤均须运用传统四诊结合“望、比、摸”检查,才能作出较全面的诊断。中医人网站也转载李老治疗尺桡骨骨折验案两则,以飨读者。

案一.张××,男,16岁。尺桡骨骨折。
   
初诊:1995年5月20日。运动时跌倒,右手先着地,当时右前臂感到剧烈疼痛,去某医院急诊,经X线摄片证明为右侧尺桡骨骨折,有移位,治疗十天后,因肿痛未见减轻而来我科治疗。检查:前臂肿胀,畸形明显,疼痛拒按,功能障碍。脉数,舌质红,苔薄白。诊断为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横形)。
   
治疗:手法复位:1.一助手抱住其身,双手握住其肘部。另一助手一手握捏住患手拇指,一手握住其余四指与手臂,(患者取仰卧位其手掌向下)。二人对抗牵引;医者先作尺桡骨之间指捏分骨理筋,而后用手指与手掌根,拼凑、挤按断端,促使复位。外敷断骨丹,用软硬夹板双层固定,绷带包扎。包扎后切桡动脉是否转动,以防包扎过紧,影响血循环。并作X线拍片复查,对位对线良好。内服续骨活血汤。两周后在助手固定下,更换外敷药,调整夹板,继续包扎,内服骨科丹。6月20日复诊时,疼痛消失,前臂无畸形,断端已无压痛。再经局部固定二周后面拆除。外用洗方。7月20日拍片复查,骨折完全愈合。
   
按:骨折复位后药物外敷包扎固定后,在换药时稍有不慎,又发生断端移位。故换药时间应适当延长,无异常情况,可在二周时开始换药,并在助手严格固定下进行。魏氏伤科常言:“治骨必先理筋”,尤其是前臂骨折,局部肿硬,骨间肌皱折,应用手法推、捏,使肿胀放松,骨间肌松开,而后正骨复位,易取得良好效果。

案二.王××,女,55岁。尺桡骨下端骨折。
   
初诊:1995年2月4日。主诉:上午跌伤,疼痛肿胀,局部出现畸形。检查:尺桡骨下端,腕部肿胀疼痛畸形,不能活动,外旋限制。X线拍片显示:右尺桡骨下端骨折。
   
治疗: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一人抱住其身,双手握住患肢肘部。医者一手握捏其大拇指,一手握其余手指及掌部,持续向后牵引。当断端已经得到纠正,畸形已不明显时,急作腕部掌屈,尺偏位固定,同时用大拇指沿患者桡骨远端,由上向下推平,使断端复位。而后外敷断骨丹,用软夹板两块,背侧较长,掌侧较短,包扎固定。背侧手背部及桡测须垫棉垫,控制背屈,桡偏活动,见许掌屈,尺偏活动。每周换药1次,4周后每2周后复查1次,6周后去除固定,改用洗方,功能锻炼。
   
按:尺桡骨下端骨折,亦称为“柯雷氏骨折”,中医药治疗有其优越性。固定期间手指必须作伸屈活动,允许掌屈,尺侧活动,可以促使消肿,防止日后关节粘连。一般2-3周后,可改变固定位置位,使掌屈尺偏位转为正中位,5~6周后可考虑去除固定,外用洗方功能锻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