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1 辨证要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胃部饱闷、贫血、消瘦,舌干苔少无津,脉细或弦,无力。中医辨证一般以胃阴不足者较为多见,但也可以发生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如胃阴不足,兼有虚火,或胃热内蕴久而伤阴,或气阴两虚,或气虚不能生津,而致津气俱虚等。 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与肝有关。如肝经气火久郁,横逆犯胃,灼伤胃阴;或因肝旺肝气乘客于胃而致胃弱,使胃虚津伤,甚则肝阴胃液俱伤。
2 用药要义 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虚者,笔者惯用酸甘之药。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相伍为用,有利于恢复脾胃生化阴液,因“酸先入肝,甘先入脾”,故酸与甘味药也有补肝阴的特长。凡肝阴而致厥气横逆,予疏肝理气药不效者,当用酸味补肝之品,以敛其横逆之势。另外,酸味药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少用能健胃消食。 甘味药甘缓养胃, 如中虚肝气盛而乘胃者,尤应使用甘味补脾益胃之品,培中以缓肝。肝为刚脏,其性急,病则表现肝气横逆或上逆,急食甘以缓之。临床常用的酸味药有乌梅、山楂、木瓜、白芍等;乌梅敛阴生津,可用于胃津不足,脘中灼热疼痛,口干较甚者;山楂消食助运,可用于食少纳呆,脘腹胀痛明显者;木瓜和胃理脾,舒筋和络,可用于脘痞痛涉及胁肋、噫气呕逆者;白芍养阴缓急,可用于肝脾不和,脘腹拘挛急迫疼痛及胁者。甘味药有甘寒、甘平及甘温之分,临床须注意因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而致胃气失于和降的病理特点。辨证用药时,可随证参入理气而不辛燥的玫瑰花、佛手(毛)、川楝子、橘皮、竹茹、谷芽、麦芽等和胃调肝之品,以防单纯阴柔之品导致的呆滞之弊。
3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34岁。胃痛6年,时时发作。因过服辛辣而致胃脘隐隐灼痛,痞胀不舒,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胃纤维镜检: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耗伤,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拟酸甘凉润、和胃调气。药用:沙参、麦冬、竹叶各12g,鲜石斛、白芍各15g,天花粉、法夏、甘草、山楂肉、陈皮、枳壳各10g,乌梅6g。药服3剂,疼痛、灼热、痞胀等症消失,舌苔新生薄苔。惟夜间仍有轻微胸闷感,原方再进3剂,诸症若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