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鸣皋教授(1907年~1985年)江苏苏州人,出身中医世医家庭,其祖父为清光绪御医,父亲曹黼候及叔、伯均为当时名医。曹老随祖父、叔、伯辈临床抄方,颇得真传,嗣后行医苏州,卓有声望。1954年调江苏省中医工作,任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组组长。曹老临证六十年,擅治内科杂病,辨证精确,立法精当,用药轻灵,往往出奇制胜。
笔者有幸在曹老领导与指导下工作,受益很多,特选验案四例介绍,以飨读者。
一、久痢便脓血 升阳益胃获效
曾某某,男,44岁。痢下赤白九年不愈,来南京检查治疗。确诊为慢性菌痢,于1963年4月27日住入江苏省中医院。患者九年前夏季恣食生冷,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未彻底治愈。此后,每因受凉劳累,或饮食生冷辄发腹泻,发作次数逐年增多,大便多次培养,曾发现痢疾杆菌。中西药物治疗未能控制发作。
入院时,患者痢下赤白黏冻与粪便相混,一昼夜20多次,伴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更衣不爽,食少乏味。脉象细滑、舌苔中腻。体温、血压正常,腹软左下腹有压痛,无包块发现,大便常规有脓细胞++,红血球++,未发现吞噬细胞与阿米巴滋养体,血象正常。诊断:中医:久痢(慢性菌痢急性发作)。西医:慢性菌痢。辨证认为:久痢伤及脾胃,气虚湿热留恋,气滞不利。病情虚实夹杂,治难骤效。取平胃散合芍药汤出入煎服,痢下减为一昼夜10多次,但仍腹胀,里急后重不减,口干不需饮。又仿白头翁汤合痛泻要方以清肠道湿热,抑肝和胃,药后腹痛里急、便脓血均减少,但大便次数不减,仍然10次左右。追询患者个人生活史,酷嗜烟酒茶,因以葛根芩连汤加砂仁、枳具子以解酒毒,加木香、枳壳、六曲以行气化滞,加槐花、椿根皮以清肠止痢,加当归、白芍以和血养营,另用鸦胆子、枯矾、秦皮煎汤保留灌肠,艾灸天枢、足三里,综合治疗后大便减为五六次有黏冻,而腹胀、食少无大改变。因请曹老师房,曹老细审病情,指示说:患者酷嗜烟酒茶,中湿偏盛,患痢九年脾胃气伤,脾虚气陷,湿不得化,治疗祛邪挟正,导下不升陷,故症不得减,为医者贵在知常达变。转方取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生黄芪、党参、炒白术、法夏、陈皮、甘草、茯苓、川连、白芍、柴胡、桔梗、防风、大枣。守方偶或略有加减,连服一个月,腹胀得宽,饮食增加,大便脓血清除,日行1~2次,大便常规(-),X线钡灌肠未发现异常。患者因不耐南京夏令气候炎热,住院68天,给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汤出院常服,半年后曾来信诉称一切正常。
按 李东垣治病首重脾胃,而益胃又以升阳为先,每用补中上升下渗之药。升阳益胃汤是其例也。本患者曹老仿东垣法,用六君助阳补脾除湿,重用黄芪补气升陷;防风、柴胡除湿升阳;白芍、当归和血钦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而清肠止痢,用桔梗其妙有二:一者,肺主诸气,桔梗载药上升,有舟楫之名,用以配黄芪、柴胡加强补气升陷之功,如先贤张寿甫升陷汤是也。二者,桔梗有祛痰排脓之功,仲景治肺痈有桔梗汤,治肠痈有排脓散,皆用桔梗。先贤章次公、陆渊雷常作痢疾辅佐药,以清除大便脓血,颇有效验,非博览群书,变通运用,不能臻此。
二、血热紫斑 补火归元全功
李某某,男,39岁,南京人。有神经衰弱史三年,1963年秋冬因工作持续紧张,烟酒助奋,挑灯夜战,约两个月后头昏失眠,并齿龈渗血,周身尤以下肢有散在性紫癍隐于皮下,压之不褪色,皮肤无痒感,超声波、脑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周围血象及骨髓穿刺提示血小板减少,中西药物治疗匝月少效,于1964年2月3日住入江苏省中医院。
入院时患者头昏耳鸣,心慌腿软,面赤,口干需饮,齿龈渗血,下肢点状紫斑密布压之不褪色,皮肤无痒感。体温、血压正常,脉象弦滑而带数意,舌苔薄而质偏红。血小板5.5万/mm3,出、凝血时间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诊断:中医:血证(紫斑)。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辨证认为:工作疲劳阳气弛张,烟酒助奋火热内蕴,阴液日耗,阳亢无制,热郁伤营,血溢肌肤。从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为治。先后用生地、玄参、石斛、沙参、赤芍、丹皮、黄芩、山栀、黄连、地骨皮、磁石、枣仁、白芍、龟板、阿胶、荆芥炭、茅根等加减为方,煎服15剂,齿龈渗血基本控制,两下肢紫斑仍然起伏不定,面赤烘热未有改变,几次复查血小板在5~6万/mm3之间。因请曹老查房,曹老诊脉滑数而重按无力,两尺更明显。指示说:病由真元伤耗,阳失维系,虚阳浮越而不潜,火不归王源而上亢,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阴得阳升则源泉不竭。乃于滋阴降火药中加少量肉桂、鹿角、秋石等温阳药以引火归源。药用生地、丹皮、玄参、麦冬、哧芍、黄连、肉桂、鹿角、龟板、旱莲、茜草、秋石等。服5剂后面赤烦热消失,睡眠改善,紫斑未见新的出现,再服5剂,紫斑消失,精神旺盛,复查血小板回升25万/mm3以上,原方出入调治,住院65天痊愈出院。门诊随访一年多未曾复发。
按 引火归源法是治疗阴虚火旺的一种变法。因为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单纯甘寒苦寒药清热直折,不仅阴液不能变,阳气也受损耗,用少量辛温之肉桂、咸温之秋石,于大队滋阴降火剂中引火归源,诸症向愈。又方中黄连配肉桂为《韩氏医通》交泰丸方,有交通心肾、水火既济安眠之功;鹿角配龟板为《论治准绳》龟鹿二仙膏主药,寓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力口药虽仅有三味,配伍精巧,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