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刘乾和调理脾胃法治疗危重急证举例(心肌梗死、冠心病) |
作者:刘昊雯 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2 10:13:1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刘乾和老中医从医40余年,既有颇深的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山东省授予首批“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荣誉称号。笔者有幸侍诊刘老多年,现将其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危重急症验案整理举例如下,以供临床中参考。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黄某,女,63岁。脘腹闷痛伴有恶心呕吐2天,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高侧壁、下壁心肌梗死。时有脘腹闷痛、恶心,不欲饮食,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暗淡,苔薄腻,两脉沉细而迟。刘老据其脉证,认为乃中焦寒滞、胃失和降所致,治以温中祛寒,理气和胃:党参15g,苍、白术各10g,制附子10g,云苓10g,厚朴10g,炒枳壳10g,姜半夏10g,良姜6g,木香6g,陈皮9g,桂枝6g,甘草8g,生姜9g,水煎400ml分2次服。进1剂后,胸闷减,未再痛,不恶心,舌淡红,苔薄白,两脉沉细较前有力。上方连进3剂,食欲恢复,自觉无所苦。原方去良姜、附子、桂枝,加黄芪15g,又进3剂患者诸症消失。遂用益气活血合补肾健脾之品以善其后。 此例虽为西医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但发病初期表现为脘腹闷痛、呕吐,辨证属中焦寒滞、胃失和降。刘老据“视其脉证,随证治之”的辨证施治原则,运用温中祛寒、理气和胃的调理脾胃法而使临床症状很快消失。但刘老也指出,这并不是说调理脾胃法可适用治疗一切急性心肌梗死,必须根据“有是证则用是药”,方能取得好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 王某,男,52岁。近半月来,频繁发作胸腹闷痛、心悸,每日下午4时左右病情加剧,食欲下降,喜热饮,神疲乏力,睡眠欠佳,大便不成形,日2次,小便可。有冠心病史3~4年。近日心电图检查,报告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频发房性早博,血压150/100mmHg。时见面色萎黄,神疲,舌质淡胖,苔薄腻而滑,两脉沉细结代。据其脉证,刘老认为乃脾胃虚寒,湿阻中焦。治宜燥湿运脾,温中调气,以平胃散加味治之。药物:苍术、白术各10g,厚朴10g,砂仁8g,陈皮9g,姜半夏9g、制附子9g,党参15g,云苓10g,木香9g,炙甘草9g,生姜9g,水煎服,日1剂。上方连进3剂后复诊,病情大为好转,脘腹闷痛很少发作,心悸已消失,诸症均有所减轻,遂嘱按原方再进3剂。服后诸症若失。查舌质淡红,薄白苔,两脉平和,血压140/90mmHg,房性期前收缩消失。上方稍有出入又取7剂,以巩固疗效。 此例虽系冠心病频发心绞痛、房性早搏,但患者既往还有胃肠病史不能忽略。刘老辨证认为该患者属脾胃虚寒所致的湿阻中焦。通过调理脾胃,运用燥湿运脾、温中行气之治则,终于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也所改善。 食道癌术后复发并化疗反应 付某,男,63岁,农民。频繁呕吐不进食水3天。3个多月前因患食道癌行手术治疗。1周前在家始服抗癌化疗药片而出现不欲饮食、恶心。面色萎黄,神疲,心烦,舌暗淡,少津,舌根部薄腻苔,前舌部无苔,两手脉沉细而无力、略数。刘老据其脉证,认为此乃脾胃之气受扰,胃气上逆所致,治当和胃降逆。处方:姜半夏12g,黄芩9g,柴胡9g,杭白芍10g,云苓9g,厚朴9g,炒菜菔子15g,威灵仙15g,甘草8g,白术10g,生姜9g,大枣6枚。水煎300ml,分3次服。进3剂后即不再呕吐,嘱续服3剂。服后能进半流饮食,再进服3剂。能进食油条,心平气和,舌淡白,薄白苔,两脉和缓。此后,上方稍作加减续服中药半月,每餐能进食半个馒头,病情一直保持稳定。 刘老指出,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常采取先攻邪之治则,特别是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先投以重剂以图立挫病邪之锐气。此例虽为难治之证,但由于口服抗肿瘤药损伤了脾胃而使病情危在旦夕。通过调理脾胃,又使“后天之本”恢复了生机,从而达到使患者带病延年的目的。李东垣曾云:“脾胃一伤,五乱互作……人以胃气为本,粗工不解,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正是此意。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