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0 8:57:0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1、推拿在我国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现状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后的突出临床表现就是运动控制不协调、不灵活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偏瘫痉挛状态,这也是其它症状康复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解决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康复的首要任务。

目前,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强调综合康复疗法,如解除诱因、药物拮抗、外科手术以及针灸理疗推拿等。其中,推拿是祖国康复医学特色之一,它不仅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一种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绿色舒适疗法,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另外。西方康复医学指出,祖国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运动训练。仅适合于中风病早期辅助手段,事实上,祖国推拿医学博大精深,推拿不仅仅是指推拿手法,推拿功法训练同样是推拿灵魂所在,二者相互结合,不可或缺。研究证实,推拿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相结合在改善老年人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推拿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分期、实验研究等各个方面。弥补了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理论技术体系之不足之处。提高了推拿疗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另外,康复评估的介入。改善了以往评估、治疗标准经验化的缺点,从而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增强了疗效的可信度,推拿必将成为今后解决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主要优势疗法。

1.1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推拿具有缓解痉挛状态的作用已为医学界共识,许多研究证实推拿在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推拿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偏瘫痉挛状态:邹氏等人对单纯的康复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组的疗效好于单纯康复训练组,且推拿介入时期越早效果越显著。郝兴平等用康复推拿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中风偏瘫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证实,中国传统康复推拿配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秦氏等人将推拿结合针灸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推拿结合针灸较单纯的针灸疗法更具有放松痉挛的肌肉作用。通过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防止肌肉的萎缩。肌键韧带的粘连、挛缩,达到缓解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目的。李小军观察推拿对早期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作用,采用中西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及早地配合推拿治疗,研究结果证实,在肌力、肢体水肿、瘫肢痉挛状态的改善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能够通过穴位、经络的作用,增加皮肤肌肉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快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水肿的吸收,使肿胀、挛缩缓解或消除。

1.2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介入时机的康复依据研究: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推拿改善痉挛状态的作用被笼统地概括为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镇痛解痉等,但由于缺乏对缓解偏瘫痉挛状态作用机制的科学认识,未能意识到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得痉挛状态永久的固留下来。而痉挛状态的改善恰恰是中风治疗之一前提。推拿治疗与现代康复技术存在共同之处,但推拿手法的技术含量更高,施术更为复杂。更有针对性。因此,借助康复机制研究的手段和指标对推拿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现代研究,为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现代康复理论的发展揭示。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康复应尽早开始,研究证实,中风后中枢神经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功能重建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一般认为,中风发病后1个月以内开始康复即为早期康复。WHO推荐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h。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中风早期康复的研究”显示,中风偏瘫发生后14天以内是比较合适的开始时间。因此,推拿手法介入中风早期康复也应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进行,此时进行推拿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推拿治疗中风偏瘫应早期介入,处理肌痉挛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因肌肉痉挛所导致的运动功能下降和护理及保健的便利,所以在进行推拿治疗时应注意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按照患者年龄、病情轻重、辨证分型等确定个性化方案。

1.3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的选择:根据现代康复关于偏瘫痉挛状态病理本质,中风偏瘫是中枢神经系统遭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在软瘫期,推拿对肌张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而到痉挛期,如果推拿进一步增强痉挛侧肌肉肌力则抑制病情的恢复。因此,针对偏瘫痉挛状态阶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法。向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而不只是肌力的恢复。

1.4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的选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推拿手法多以揉、拿、滚为主,并配合上下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在施治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适当调整手法,使轻重得当,刚柔相济,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目的。

1.4.1拿揉法:梁山元等采用拿、揉患上肢,拿捏股四头肌,拿揉腓肠肌为主,配合点、捻穴位和被动屈伸运动。可有效的缓解偏瘫痉挛状态。

1.4.2点穴法:点穴法为诸多医生所广泛采用的方法。研究证实,点穴法结合循经推拿治疗在中风偏瘫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方法是以一指点或三指点手法分别点压足部的至阴、厉兑、窍阴、隐白、涌泉、大敦及手部的少泽、商阳、关冲、少商、少冲、中冲等诸穴。

1.4.3关节屈伸摇动法:以老中医陆永昌教授为代表的关节屈伸摇动法在中风痉挛状态治疗中,关节屈伸配合揉运百会、太阳,推运耳后高骨等手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痉挛状态。

1.4.4一指禅推法:褚海林等以一指禅手法为主,对患者头面颈项部太阳、印堂等穴,四肢部肩井、曲池、环跳、委中等穴,躯干部足太阳膀胱经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4.5其他:临床上缓解痉挛状态的手法还有滚法、推法、搓法、叩击法等。

1.5偏瘫痉挛状态推拿部位的选择: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在各组织的表现是不一致的,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伸肌比屈肌张力高。根据其病理特点,痉挛状态的推拿部位亦应根据上/下肢痉挛优劣

侧进行选择。另外,根据临床经验实践选择,临床常以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循行路线及有关穴位有重点地进行补泻治疗。

2、偏瘫痉挛状态推拿康复现代作用机制研究

郭泽新对滚法、擦法等多种手法治疗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作了详细探讨。

2.1滚法:施滚法于痉挛优势部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优势痉挛被缓解为度。其舒筋机理主要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①滚法能牵伸肌肉一肌腱接头处的腱器官。腱器官传人冲动抑制肌肉α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使肌张力降低,缓解优势痉挛。②由于肌梭附着在骨骼肌纤维上并与骨骼肌并联排列,向骨骼肌肌腹部牵拉肌纤维使得肌纤维两端距离缩短的作用降低了肌梭的张力,减少了肌梭的传人冲动,对该肌肉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从而使肌张力降低。③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表明对大脑皮层感觉区兴奋作用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脑干网状结构异化作用,从而降低了肌张力,缓解痉挛状态。

2.2擦法: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刺激覆盖某已知肌肉表面的皮肤。会产生支配那块肌肉的牵张感受器γ传出神经活化,使得这些感受器对生理性肌肉牵拉更易发生反应。现代康复医学也把快速触摸、逆毛发生长方向的轻刷等皮肤刺激作为常规的增强相应肌张力和肌肉的促通刺激。

2.3捏法:捏法对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探讨同滚法,三指捏太冲穴有明显的缓解下肢肌痉挛作用,其机理是下肢对伤害性刺激的逃避反射,这种反射对打破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促进下肢分离运动有重要的意义。

2.4运动关节法:现代康复医学研究表明。肌梭对快速牵拉敏感;腱器官对慢速牵拉敏感,对患侧下肢而言,缓慢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有利于兴奋优势痉挛侧伸肌的腱器官使其肌张力降低。快速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有利于兴奋痉挛劣势侧的肌梭使其肌张力增强。从而实现缓解中风偏瘫的下肢伸肌优势痉挛状态。对患侧上肢而言,缓慢伸肘、伸腕和伸指关节有利于兴奋痉挛优势侧屈肌的腱器官使其肌张力降低;快速伸肘、伸腕和伸指关节有利于兴奋痉挛劣势侧伸肌的肌梭使其肌张力增强,从而实现缓解中风偏瘫上肢屈肌优势痉挛状态。

3、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不足与展望

近几十年,推拿在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推拿学建立在中医临床基础之上,对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认识局限于疾病的范围之内,疗效虽好,但疗效的具体程度量化仍停留在模糊阶段,同时,针对痉挛状态机理等的研究较少,中医推拿康复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需要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另外。由于中医推拿学对中风偏瘫的功能评价上只有定性而无定量,缺乏对痉挛状态量化的标准,而现代医学在功能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借鉴现代康复学中部分先进理论知识,逐步揭示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作用机制。将有利于完善推拿理论体系,促进推拿进一步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