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保健按摩网-《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21-28)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0 16:45:5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第二十一节 抚法

一、操 作

  定义:手部自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轻而滑地往返移摩的方法,称为抚法。抚法是按摩手法中摩擦类手法中用力最轻的按抚手法之一。常与摩、运、擦法配合使用。
  受术者坐或卧位。术者以一手或双手指腹螺纹面,平放于施术部位的体表,以腕关节左右自然摆动,带动掌指轻而滑地往返抚摩,以皮肤表面微红为宜。

 
二、要 领

  术时沉肩、垂肘、悬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使局部感到温和而舒适。

 
三、作 用

  温通经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镇静安神。

第二十二节 运法

一、操 作

  定义:以掌指螺纹面于施术部位作直线及环行的反复运摩揉动,称为运法。
  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以拇指指腹或手掌的螺纹面于施
  术部位作直线推运或环行揉搓捻转运摩旋动动作,反零操作数次。

 
二、要 领

  1.用力轻揉,作用力仅达皮表,不带动深层组织。顺时针推 运为补,逆时针推运为泻。
  2.此法多用于小儿,成人则用于头面和腹部。
  3.术时用力悬而不浮,不可跳跃拍击。

 
三、作 用

  滑利关节,舒逋经络,调和气血。
  注:在伤科推拿中,运法作为关节的导引运动,常与摇法同用。运法要与推法相区别:运法比推法力小而速度快,该法与揉法相似,但运法只在体表轻轻摩擦运行,不带动深层的组织,用力宜轻缓。

 
四、手法应用

  1.拢腿运顺法
  (1)体位 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拇指、食指横置叩按腰棘突两旁。另一手前臂横置于受术者两大腿下1/3处,将双腿拢锁,导引下肢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带动腰部运摇。待肌肉放松后,拢紧双腿,向下拔伸上提,并扶腰手按压腰部,同时将双腿戳之(如图12—75)。
  (3)要领
  1)双手密切配合,以先旋摇运后拔伸提戳的顺序进行,按腰手决定拔伸上提及戳之的时机。
  2)用力要和缓,不可乱抻。
  (4)作用 顺理肌筋,通经活络,活血散瘀,强腰壮骨。
  2:双运太阳法  
  (1)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身后。
  (2)操作 术者以两手中指或拇指指腹着力于左右侧太阳穴处,轻而和缓地绕而旋转呈圆形而运之,反复操作。再以双手拇指吸定于太阳穴正中位对点轻提而结束手法。
  (3)要领
  1)本法有四种手法:一运、二点、三揉、四提。
  2)术时用力均匀,避免暴力重压。
  (4)作用 疏风止痛,清热安神,聪耳明日,滋阴潜阳。

第二十三节 合法

一、操 作

  定义:双手指掌螺纹面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应地向同一个中心汇拢合之的手法,称合法。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两手指腹或以单手拇、食指指腹于施术部位的两个不同点,均匀而持续地向同一点推运,合归而汇拢。

 
二、要 领

  操作起手时一般较轻,以后逐渐增加力量到合拢,双手对称用力,同时运动。

 
三、作 用

  调和脾胃,理气和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通经和络,补心益脾。

第二十四节 滚法

一、手法操作

  定义:以手掌背部症小指侧紧贴于施术部位上,交替进行往返攘动的方法,称攘法。 
  术者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着于施术部位,掌指关节略屈曲,通过腕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前臂外旋和内旌,使手背小指侧在施术部位连续不断地来回攘动,反复操作(如图12—76)。

 
二、手法要领

  1.术时肩关节自然下垂,肩臂不能过分紧张,上臂与胸壁间隔约一拳左右,过近操作不便,过远容易疲劳。肘关节屈曲以120度~140度为宜。
  2.腕部要放松,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手背攘动幅度在120度左右。
  3.术时小鱼际及掌背小指侧要吸附于皮肤上着力,不可跳跃或搓擦。手的着力点在手背尺侧到中指线处。
  4.攘动时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三、作 用

  疏通经脉,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解痉止痛,增强肌筋活动能力,增强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

 
四、手法应用

  1.双攘肩背法
  (1)体位 坐位或俯卧位。
  (2)操作 术者沉肩,屈肘,悬腕,手握空拳,以小鱼际及掌背尺侧,做肘部一屈一伸带动腕拳部旋攘揉摇,反复旋术于受术者肩背部进行攘法(如图12—77)。
  (3)要领
  1)此法主要用于肩背部,可双手同时进行也可交替操作。
  2)术中要攘动自如,手法灵活,均匀而有节律,动而不滞,摇而不浮,不推不按,边攘边移。
  (4)作用 温经通络,疏松肌筋,活血止痛,调和气血,疏散风邪。
  2.龙凤呈祥法
  (1)体位 仰卧位。
  (2)操作 术者两拇指弓起,余指略屈曲,以掌背及高骨处着力于两则肋缘,自上向下,一上一下、一起一伏、一前一后地推而攘运。边推边运,边运边攘,边攘边移,推运结合,往返操作数次(如图12—78)。
  (3)要领动作要协调,灵巧自如,用力要均匀一致。
  (4)作用健运脾胃,疏肝理气。

 

第二十五节 捋法

一、手法操作

  定义:手指掌略屈曲,握于施术部位的肢体上,快速而急促地滑搓的手法,称捋法。
  受术者坐或卧位。术者以一手握肢体远端,另一手掌指关节略屈曲,将受术肢拿握在手中,手与施术部位要贴实,快而急速地反复滑搓。

 
二、要 领

  手法既要有一定压力,滑搓的掌指又不要与肢体贴得过紧,着力应连贯、和缓。

 
三、作 用

  流通血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祛风散寒。

 
四、手法应用

  捋抖十指法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以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或以食指指腹夹合,着力握捏受术指骨本节,捋而抖之到指端,自上向下捋抖到指端,捋要疾速,抖以寸劲而响(如图12—79)。
 3.要领 
 (1)捋要疾速,抖以寸劲,连贯自如,从拇指到小指依次逐指捋抖。
 (2)手法要灵巧,不要干扯捋抻。
 (3)本法分为直捋抖和旋捋抖。直捋抖法即直捋而过到末节远端摄住,并施以寸劲颤抖而响,作用和缓。旋捋抖法则以手指使其旋转急拉滑脱,术者手指相撞而响,有温热散寒的作用。
  4.作用温通经络,活血散瘀,通利关节,顺理肌筋。
  注:此法是全身保健按摩的配合手法,一般不单独使用。

 

第二十六节 梳法

一、操 作

  定义:以手指或拳背部于施术部位往返梳动或梳搔,形如梳头,实为梳理的方法,称为梳法。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双手指腹,或五指自签屈曲或握空拳,以骨突部在施术部位同时或交替梳搔,往返或快速或缓慢而持续地梳运。根据作用部位及作用力不同分为爪形梳法、掌指梳法、拳骨梳法。爪形梳法即双手五指略屈曲呈爪形于头部进行梳搔。如以双手五指伸直用掌指同时着力胸背或肋间隙进行梳霉称掌指梳法。双手握拳,以骨骼突出部位着力于脊柱两旁进行梳垣砌称拳骨梳法。

 
二、要 领

  以指面着力,密切接触皮肤,用力深沉,沉而不滞,悬而不浮,用力持续,均匀一致,按一定顺序梳动,柔和轻巧,手不要跳动。

 
三、作 用

  调和营卫,疏理肝气,解郁除烦,解表助阳,温通经络,疏散风邪,理经顺络,疏通气血。

 
四、手法应用

  1.梳胁开胸顺气法
  (1)体位 仰卧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 术者双手五指略分开呈梳状,以掌指部着力,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骨向两侧分梳到腋下,从上向下逐步移动分梳向两侧。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80)。
  (3)要领
  1)双手用力要均匀,对称,着力和缓。
  2)向两胁分梳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搓、擦动作。
  3)此法妇女不宜应用。
  (4)作用疏通经络,开胸顺气,疏肝解郁,宣肺宽胸。
  注:胸胁是阴阳升降之通道,胸中阳气之所,梳之故可开胸顺气。
  2.孙猴搔抓
  (1)体位仰卧位或坐位。
  (2)操作术者双手五指自然分开微屈曲,沉肩,垂肘,悬腕,五指呈爪形,着力于头部两侧,耳前后。自下向上搔抓毛发根部。形如孙猴剔痒,反复搔抓并移到头顶(如图12—81)。
  (3)要领
  1)剪好指甲,勿伤头皮。
  2)以轻刺激头皮及竖毛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入皮表,浅循毛发。
  (4)作用补益肝肾,滋阴潜阳,平衡阴阳,调节神经末梢,通经络,疏散风邪。

第二十七节 摇法

一、头颈提摇

  定义: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的手法,称摇法。有缓慢摇动称运法,大幅度摇转称盘法之说。
  见本章第十六节。

 
二、摇肩法

  1.握手摇肩
  (1)体位 坐位,上肢放松,自然下垂。
  (2)操作 术者一手扶肩,以另一手与受术者同侧手相握,稍用力牵直,上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小幅度环转活动,摇动屑天节(如图12—82)。
  (3)要领动作要和缓,用力平稳,速度宜慢。
  (4)作用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法)
  (1)体位坐位,上肢自然下垂,术者以弓步站于体侧后—疗。
  (2)操作术者一手轻握腕部,将上肢向前向上划圈抬起,待上举160度时以另一手接住腕部向后向下继续划圈,待恢复原位时,在换回原握腕手。如此重复上述动作,操作3~5圈为宜(如图12—83)。
  (3)要领
  1)划圈摇动中换手握腕时不能滑脱,摇动中上肢会发生旋转活动,故握腕不能过紧。
  2)环转摇肩幅度由小到大,在正常活动范围内摇动。
  3)摇肩要和缓,连贯,平稳,速度不宜快。
  (4)作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三、摇腰法

  站立摇腰法
  (1)体位 站立位,双手抓住肋木或靠背椅,术者站于体后。
  (2)操作 术者两手紧扶于受术者腰部两侧,嘱受术者全身放松,术者导引其腰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摇动,犹如推磨的动作,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84)
  (3)要领受术者肌肉放松,动作要和缓,勿施暴力。术者依手法随时改变体位。
  (4)作用 疏通经络,滑利关节。

 
四、摇髋法

  1.体位 仰卧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 术者一手扶其膝,一手握其足踝。两手协同用力,使髋和膝关节屈曲90度左右。做顺时针旋转摇动和逆时针旋转摇动,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85)。
  3.要领 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力度由弱到强。
  4.作用 舒筋活络,滑利关节。

 
五、摇踝法

  1.体位 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
  2.操作 一手握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向下牵引拔伸,同时做踝部环转摇动数次(如图12—86)。
  3.要领 踝部要放松,手法要柔和,牵引下摇转踝关节。
  4.作用 疏经活络,理筋止痛,行气消瘀,活血解凝。

 
六、摇肘法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一手握肘部,一手握腕部,使肘屈曲,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环转摇动,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87)。
  3.要领 摇动宜柔缓,在生理活动范围内摇动,摇动中可配合肘内旋和外旋动作。
  4.作用 舒筋活络,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滑利关节。

 
七、摇腕法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_手握
 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其四指,两手协调用力拔伸腕关节,同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摇转活动各数次(如图12—88)。
  3.要领 手法要和缓,勿施暴力。
  4.作用 疏经活络,理筋活血,解痉止痛,消瘀利节。

 
八、摇掌指关节法

  1.体位 坐位。
  2.操作 术者一手握腕部,另一手以拇指、食指握住受术者手指轻微拔伸,同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转摇动.数次(如图12—89)。
  3.要领 手法轻柔和缓,动作细致灵捷,切忌暴力。
  4.作用 通利关节,行气消瘀,消肿止痛。

第二十八节 振法

一、手法操作

  定义:以掌指于施术部位,做上下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振法。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掌或指掌平贴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手部肌肉及臂部肌肉绷紧。协同为一体,将力集中在手的指掌部(首先应有此概念)作上下、快速的振动动作。使着力点产生振动,传动到机体,在施术郡伍广王砬揪、酊坦、松感。

 
二、要 领

  1.指掌着力处,不能向下用力揿压,施术手亦不能离开体表。
  2.术时手及前臂静止用力外,身体其它部位应放松自然呼吸,切忌屏气。
  3.动作要连贯,使振动持续不断地传递到机体,幅度要小,频率要快,每分钟约600次左右。连续施术约1~2分钟。

 
三、作 用

  顺理气血,消除郁闷,活血止痛,和中理气,温经散寒,祛郁消积,消食导滞,调理胃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