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穴方法是在上述经穴主治纲要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薤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运用的方法。它与经穴主治纲要和选穴原则相比用意更深刻、更具体。因此,它在针灸处方中占重要位置。历来配穴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五种配穴方法介绍如下: 1.前后配穴法在《灵枢·官针》中称为“偶刺”。应用时先用手在胸腹部探明痛点,然后向背腰部划一平行弧线直对痛点,前后各斜刺一针。前指胸腹,后指背腰。此法多用于胸腹疼痛疾患,类似俞募配穴法,但取穴不限于俞穴和募穴,其他经穴亦可采用。例如胃疼痛者,腹部可取梁门,背部可取胃仓等穴。 2.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胭。”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例如胃病,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脱肛、子宫下垂取百会;头痛项强取昆仑等等。这些都是根据《内经》的启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3.左右配穴法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的, 《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就是左右配穴法的应用。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患,例如:左侧面瘫取右侧的合谷,右侧面瘫取左侧的合谷;左侧头角痛取右侧的阳陵泉、侠溪,右侧头角痛取左侧的阳陵泉、侠溪。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对于内脏病疆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例如胃病取两侧的胃俞、足三里。此外。亦有舍患侧取健侧者,例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效果。 4.表里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的关系为配’穴依据的。即阴经的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阳经取穴;阳经的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阴经取穴。这种配穴方法对于一般常见病症者均可采用,取穴不限于原穴和络穴。 5.远近配穴法 即选穴原则中的“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配合使用的方法。例如,胃病取中脘、胃俞等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公孙等是远取法。亦可将远近两者配合起来使用,但处方必须以符合病情、分别主次、繁简得当为原则,切忌杂乱无章,无的放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