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 |
作者:章瑛 文章来源:龙氏正脊疗法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6 10:22:3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
六、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1 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 2 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3是否错位或压痛。 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第二步: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1 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 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脊柱轴线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观察各椎间盘变性、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并与第一、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 1 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 2 分析椎间关节错位的部位,方向(类型)、有椎间盘突出者可行CT检查 3 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早期及中期者可通过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骨质增生部位与症状部位的关系。 4 观察椎间关节有无炎症,骨质松疏及钙化部位,为治疗提供参考。 七、小关节错位、复位机理 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伸屈、侧屈、旋转运动。 伸屈运动时可引起前后滑脱式错位。X线侧位片呈: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反张现象。正骨手法可选用推正法。 侧屈运动时可引起侧弯、侧摆式错位。X线正位片呈椎体、棘突、钩突排列侧弯、侧摆现象。正骨手法可选用搬正法。 旋转运动时易引起左右旋转式错位。颈椎X线侧位片呈双边、双突征。正位片见棘突左、右旋转,纠正错位可选用摇正法。 伸屈运动时暴力损伤易引起倾位、仰位式错位。X线侧位片除椎体后缘连线中断、成角、反张外,还可见椎体倾、仰变化。纠正错位可选用牵引下推正法及牵抖冲压法等。 混合式错位(综合上述变化在同一椎体间);多关节错位(一种错位型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多关节多型式错位(二种以上错位型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颈椎X线片兼有上述表现,治疗根据情况分别选取用搬正法、推正法及摇正法等。 八、颈椎病分期及分型 1 颈椎病分期 2 颈椎病临床分型 3 颈椎病病因分型 九、颈椎关节错位型式 颈椎小关节错位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病因。颈椎椎间关节包括颈椎间盘、左、右钩突关节及左、右后关节五对,不同姿势引起的作用力可导致不同关节错位方向的不同。 2 左右旋转式错位:椎间盘尚好,颈椎扭转时易发生。触诊错位椎的横突偏歪为上下二椎方向相反。X线侧位片可见错位椎体双边、双突影,或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或反张,斜位片见椎间孔内小关节移位而致椎间孔变形、变窄,其左右多不在同一椎间孔。 3 侧弯侧摆式错位:椎间盘受损或已变性,颈椎侧屈过度或颈椎侧位挫(撞)伤时易发生(习惯高枕或偏一侧睡者多见)。横突触诊颈椎向一侧偏歪或侧弯隆突,另侧 陷(症状常出现在错位关节的凹陷侧)。X线正位片可见颈轴侧弯,或某二个椎间钩突关节偏歪不对称(侧摆),病程长者常见钩突关节变尖。 4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多见于急性外伤或有外伤史者(尤以挥鞭性损伤常见),有时合并有旋转错位。横突触诊兼有前后滑脱式和侧摆式的关节偏歪情况,棘突触诊间距不正常(一宽一窄)。侧位X线片可见椎体(棘突)倾位或仰位(上宽下窄为仰位,反之为倾位)。 5 混合型错位:与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 6 钩突关节型错位:好发于早期变性的椎间盘部位。后关节错位触诊易于发现,钩椎关节错位,除侧弯侧摆式易于触诊外,轻度的扭伤或滑膜嵌顿,虽症状较明显,但关节变形不易触诊。检查确诊时,注意下列三个特征:1.斜角肌紧张呈索状硬结;2.术者以手指沿此索状硬结向上触诊至横突处,重症者可触及绿豆大的粒状硬结,为横突间肌及软组织痉挛形成;3.该处压痛明显,重按可诱发症状。当关节复位后,症状可即行缓解或消失。X线正位片可见椎体侧摆,病程长者,可见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变尖)。 7 后关节滑膜嵌顿:由于后关节襄松驰,当关节张开在某种姿势较久致关节内膜牵张松驰后,突然活动关节,襄中的内膜(又称滑膜,分泌滑液,内含丰富交感神经组织,由脊膜返回支神经支配,痛觉十分敏感)因松驰而被关节蛟合于关节内,称为关节滑膜嵌顿。最常见于落枕患者,起病突然,颈部因剧痛引起反射性肌痉挛而致活动功能显著受限,出现斜颈。触诊于发病关节处有包块样隆起,(关节内膜受伤后,渗出水肿至关节肿胀),多呈半球形,按之剧痛,其有关颈部肌肉保护性紧张。颈部X线侧位片可见该椎间关节椎间隙后缘增宽,密度略增高(关节炎表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