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原创医学动画:手太阴肺经巡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20 17:28:0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本动画由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09010014)

项目名称:中医人网为中心的“立体化中医药科普平台”建设

动画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黄粤锋等 指导: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黄泳 曲姗姗

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医应用
 
一、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出息,溺色变。(《灵枢·经脉》)
 
本经异常就出现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二、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经脉》)。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一寸半处的分肉之间,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其病:实证,手腕和手掌部灼热;虚证,张口出气、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
 
三、手太阴经别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灵枢·经别》)。
 
手太阴经别,从手太阴经脉分出,进入腋下,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入体腔后走向肺脏,散到大肠,上方通过缺盆部,沿喉咙,在约当扶突穴处又合于手阳明经脉。
 
四、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贲者,胁急、吐血(《灵枢·经筋》)。
 
手太阴经筋,起于大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动脉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峰前方;其上行结于缺盆,向下内行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会合于膈下,到达季胁。
 
其病症:当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强滞、痉挛和酸痛,若成为“息贲”病,可见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手太阴肺经


 
五、手太阴腧穴
 
本经一侧11穴,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胸前外上部。分别为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喉、胸、肺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疗咳喘常用中府太渊鱼际;治疗咯血常用孔最太渊;治疗咽喉痛常用少商鱼际;治疗热病常用尺泽;治疗头项痛常用列缺。针刺中府应注意角度与深度,太渊应注意避开桡动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