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烦心失眠用牡蛎 |
作者:林国华 文章来源:老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7-13 16:18:1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牡蛎美味 一物多用 很多人对牡蛎一定不陌生,牡蛎在北方叫作海蛎子,闽南人民称为蚵仔,广佛地区则称其为蚝。尽管名字各有不同,但它的美味却是世界公认的。牡蛎的外壳坚硬朴实,古时多作为建筑材料。烧制成灰的牡蛎壳,功用相像于石灰。宋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有记载:“凡燔蛎灰者,执椎与凿,濡足取来。叠煤架火燔成,与前石灰共法。粘砌城墙、桥梁,调和桐油造舟,功皆相同。” 在岭南地区,人们还将牡蛎壳砌成外墙。清代的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写道:“粤人以为常馔,其壳用以垒墙,亦可烧灰涂壁。”《岭南杂记》云:“蚝壳砌墙,鳞鳞可观。”用牡蛎壳搭建的屋子结构坚固,冬暖夏凉,既防风雨又隔热,尤其适合岭南的地域气候。 随着时代的变迁,牡蛎壳的这些作用已经成为历史,人们享用了美味过后更多的是将其丢弃。但是其作为药材,古今均有广泛使用。 入药安神作用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教授林国华介绍,入药的牡蛎壳称为牡蛎,其性咸微寒,善于从阳引阴,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煅制后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名医别录》记载其可“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历代医书中记载了许多含有牡蛎的药方,如《伤寒论》中治疗“火逆烦躁”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千金方》中治疗“盗汗,风虚头痛”的牡蛎散;《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下后,大便溏甚”的一甲煎。 乌鸡牡蛎壳汤 推荐方 林国华指出,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的防疫期间,疫情的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此外,近日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很多人居家办公,与以往熟悉的办公场所不同,居家办公有许多新的困难需要克服;同时容易烦躁、焦虑,甚至出现心悸、失眠。乌鸡牡蛎壳汤具有定心安神、滋阴补血的功效,可预防和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心悸、失眠、虚烦多汗及口渴的人亦可食用。 食材:乌鸡半只、牡蛎壳6个、姜枣适量。 方法:乌鸡半只,去内脏,洗净,放入滚水中5分钟后捞起,再次用清水洗净,切块。将乌鸡、牡蛎壳及姜枣一同放入炖盅内,倒入清水至浸过食材。炖40分钟,适当调味,即可食用。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