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气虚”之人最宜食黄芪 |
作者:罗大伦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2 11:00:2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黄芪,古又称作“黄耆”,是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味甘,微温,主痈疽败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其名曰:“耆,长(zhang)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张锡纯的急救方 张锡纯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家。当时,沈阳有一位于姓女子精通英语,住在沈阳的英美商人,都让她教自己的孩子中文。有一天,这位于姓女子突然觉得气息不够用,连说话都困难了,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请来了张锡纯。张锡纯为这位女子诊过脉后,认为是中气下陷。所谓中气,中医又称脾胃之气,泛指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升清降浊功能。张锡纯为该女子开了些黄芪、升麻、柴胡等升阳补气药,女子在服用几剂药后,病情很快就恢复了。 人体卫气的好兄弟 说到黄芪的功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益气固表,主要补的是人体的卫气,那什么是卫气呢?卫气就好比我们人体的防御系统,卫气充足,人体就不容易受外邪侵袭,卫气不足,人就容易感冒,这样的体质就叫气虚体质。针对这类人,中医里有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创立的,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专治表虚自汗、容易感冒之人。现在药店里可买到中成药“玉屏风散”即以此方为主药。 生炙黄芪各不同 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炙黄芪主要以蜜炙为主,就是把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而炙黄芪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我们的脾胃之气,如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等合并使用。张仲景有个著名的方子叫黄芪建中汤,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非常好,取黄芪10克,白芍12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姜3片,大枣6-7枚,高粱饴糖2-3块,加水熬,熬到水量减半时就可以了,早晚各喝一杯,很养胃。但是有一点,因为炙黄芪容易上火,使用时最好可将生黄芪和炙黄芪交替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 罗大伦 相关链接 阴虚之人慎用黄芪 黄芪和人参都是补气的,但两者有一定的区别。人参是大补元气,可以救急,比如一个心气欲脱的病人,用人参能马上回阳救命,而黄芪是办不到的;黄芪主要是补卫气和中气,入药时药劲比较缓,不是说今天吃了,明天就能马上见效,属于一种滋补类药材。 如病人面色苍白,动辄出汗,或者四肢无力,说话没劲,这些都是黄芪的适应症。但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盛等实证,均应禁用黄芪,阴虚的人往往有内热,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眼睛干涩、手足心热等,这类人也不能轻易用黄芪,否则会加重症状。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