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刺手与压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针经指南·标幽赋》说:"左手重儿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则徐入,不痛之因。"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如下: 1.单手进针法: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中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腧穴。 (1)夹持针柄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针身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腧穴快速刺入,不捻转。其后拇、食指沿针身上移挟持针身上段或针柄,将针刺向深层。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毫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4种方法: (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刺入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并挟住针身下端,针尖露出二、三分,将针尖固定在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将针刺入穴位。此方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将穴位部位皮肤向两边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指或食、中二指中间刺入。此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穴位进针。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部位上端进针。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3.针管进针法: 针管多为塑料,玻璃或者金属制成。选用比毫针短3分左右的针管放在穴位皮肤上,将毫针放入针管内,左手拿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露在针管上端的针柄尾端快速叩击,把针尖刺入穴位,之后推出针管。此法适用于儿童和对针刺恐惧的人。 (六)针刺的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它主要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局部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确定的。一般可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3种。 1.直刺:将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将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3.平刺:是将针与皮肤呈15°左右或者沿着皮肤以更小角度刺入,又称横刺、沿皮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或者内有脏器的腧穴。 (七)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提插法 运用提插法时,提插幅度要均匀一致,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60~90次;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保持针身垂直。通常认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就是捻转法。 捻转法 运用捻转法时,捻转角度要均匀一致,一般宜掌握在180°左右;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90次左右;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不能单向捻转,以免针身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疼痛,导致滞针。通常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