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咳嗽与喘证的鉴别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9 21:51:1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 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扩展练习: 咳嗽 1.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2.咳嗽的治疗原则: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3.咳嗽的辨证论治: 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 痰湿蕴肺证—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 肺阴亏耗证—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一、A1型选择题 1.外感咳嗽治疗原则是 A.祛邪利肺 B.疏风散寒 C.调和营卫 D.解表发汗 E.祛风化痰 2.治疗痰热郁肺咳嗽的主方是 A.桑菊饮 B.麻杏石甘汤 C.泻白散 D.清金化痰汤 E.清肺汤 二、A2型选择题 1.患者咳嗽频剧,咯痰不爽,痰黏稠而黄,咳声嘶哑,喉燥咽痛,身热恶风,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治法宜 A.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B.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E.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A。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2.【答案及解析】D。咳嗽痰热郁肺证。证候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二、A2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咳嗽之风热犯肺证。证候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喘证 1.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2.喘证的基本病机是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3.喘证与哮病的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4.喘证的治疗原则: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 5.喘证的辨证论治: 风寒壅肺证—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药: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证—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证—治法:开郁降气平喘;方药: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证—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一、A1型选择题 1.喘证的病变部位在 A.心、肺 B.肺、肾 C.心、肾 D.脾、肾 E.肺、脾 2.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的表现 A.呼吸深长 B.吸入为快 C.气粗声高 D.痰鸣咳嗽 E.脉数有力 二、A2型选择题 1.某男,28岁,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黏,形寒身热,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治疗方剂宜首选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麻杏石甘汤 D.桑白皮汤 E.三子养亲汤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B。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2.【答案及解析】B。辨喘病虚实可以从呼吸、声音、脉象、病势等辨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象有力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者为虚喘。 二、A2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喘证之表寒肺热证。证候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