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1 16:26:2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1药理作用

1.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三大主要功效。

1.1.1发汗作用麻黄发汗为几千年来临床广泛证实,古人也是利用其发汗作用治疗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发汗无热的表实证。对于麻黄的发汗作用近现代的大量研究表明,挥发油具有发汗作用。同时,麻黄碱虽然不能诱发人体直接出汗,但大量试验证实当人处在温热环境中,使用麻黄碱后1-2小时汗腺分泌确实比没用药的要更快更多。这与我国古代用麻黄发汗相吻合。经研究麻黄发汗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一是由于麻黄碱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呈现汗液分泌增加;二是麻黄的挥发油兴奋汗腺α受体,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使汗腺分泌增加。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麻黄根具有止汗的作用。这里还有个关于麻黄名字来历的有趣传说,说的是以前有个人和师傅学习用药,出徒单干时师傅一再交代有一味叫做“无叶草”的草药,一定要谨慎使用,并一再告诫之,“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的用药口诀。可徒弟还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用错了一次,并因此吃了官司,受到了惩罚。后来的药师就把这味药叫做“麻烦草”,以提醒后来的药师谨慎用这味药。再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的。

1.1.2平喘作用近现代研究证明麻黄碱是麻黄平喘的有效成份。麻黄平喘机理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得以实现:第一是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a-肾上腺受体,使末梢血管收缩,从而缓解支气管粘膜的肿胀,从而缓解哮喘的发作;第二是直接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止咳的作用;第三是促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第四是阻止过敏介质释放。麻黄水提取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是经过现代大量的药理实验广泛证明的。作为中药的麻黄碱的平喘作用和西药的肾上腺素相比,其特点就是其作用温和,持久。并且口服有效。但缺点是显效较慢。临床上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1.1.3利尿作用麻黄的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其中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麻黄生物碱静脉注射给药利尿作用明显,而口服用药作用较弱。但是麻黄利尿消肿的作用不是很强,一般用于风水水肿,即水肿兼有表邪或是表证,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1.2其他药理作用

1.2.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

1.2.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能直接和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

另外,麻黄还有抗病毒和抗炎和抗过敏的药理作用。

1.2.3毒性作用麻黄毒性较小,其所含的麻黄碱毒性较伪麻黄碱大,给实验小鼠腹腔注射麻黄提取物,可见小鼠眼眶内出血,眼球突出。能够引起举尾反应和紫绀。这种性状多数人认为是麻黄中的中性物质协同所引起的。

2现代临床应用

麻黄在现代医学的应用上主要是遵循麻黄的发汗,平喘,利尿以及抗炎的生物药性,结合千年的中药古方加以利用,效果可以说还是很明显的。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投身疼,无汗的表实证。常配桂枝以助其发汗解表之功效。应用实例为古方“麻黄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由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组成。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所以是方中之君(主)药,并用之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之桂枝之臣(辅)药,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以降肺气、散风寒之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桂,又能缓和麻、桂枝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诸药合用,共凑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2.2治疗风寒束表,肺气壅闭的咳喘症。常以杏仁配用,取杏仁降气化痰,强化止咳平喘的作用。临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若为肺热咳喘,常与石膏配用,临床实例为“麻杏石甘汤”。该方出自我国古代医学名著《伤寒论》,由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组成。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近代其加减方应用较多。

2.3治疗风水型水肿,主要是腰以上水肿,或头面部和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常与生姜,白术配用。应用实例为越婢加术汤。该方也出自《金匮要略》,由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甘草2两,白术4两,大枣15枚组成。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

2.4治疗低血压状态和鼻塞等。应用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由 麻黄10g,制附子15g(一定要先煎30分钟以上),细辛3g。组成,该方同样出自我国古代医学名著《伤寒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