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民首创水蛭稻田养殖技术引资200万
作者:韩良华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0 15:16:3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近日,中国第八届宽体金线蛭稻田养殖技术培训会在杨巷镇举行。来自苏、浙、皖等地的40多位水蛭养殖户听取了该镇农民张国英所作的宽体金线蛭稻田养殖技术报告,并与其签订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稻田水蛭苗订单。

    今年48岁的张国英,是杨巷镇金紫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2001年,张国英了解到一则信息:水蛭一种天然名贵药材,能治心脑血管疾病,但由于野生水蛭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缺口高达3000余吨。在这则信息的启发下,他踏上了水蛭养殖之路,至2008年宽体金线蛭养殖池塘面积已达100多亩,亩产鲜水蛭300多公斤,亩均利润3万多元。期间,他还曾应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之邀,向全国农户介绍了“致富经”。

    尽管已小有成就,但这几年中张国英仍一面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内宽体金线蛭养殖的最新经验,一面不断探索养殖新途径。针对国内水蛭养殖户增多,占用耕地开挖池塘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一些地方水蛭养殖的水体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张国英一直在想,野生水蛭原本是在稻田中生长的,人工繁育的宽体金线蛭可否也在稻田中生长呢?于是从2009年起,他开始探索宽体金线蛭稻田养殖工程。在稻田的选择上,他选择水源充足、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环境安静的深水稻田为养殖稻田,在田内开挖“田字格”形沟,以确保蓄水量,并在田埂四周设置了水蛭防逃网;在饲料投喂上,采取在稻田里投放田螺、河蚌等,让其在田里繁殖,与水稻、水中浮生物等共同形成一条生物、食物链。他还通过合理用药治理水蛭病害,严格控制稻田水质、水温和水蛭放养密度等,保证水蛭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一年的摸索,张国英的宽体金线蛭稻田养殖获得了成功。

    最近两年中,张国英每年都要投入100多万元,通过自己创办的水蛭网站以及举办稻田水蛭养殖培训会,来推广这一新技术。目前,张国英的这一技术已在国内60多家水蛭规模养殖户中得到应用,养殖总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由张国英的繁育基地提供的宽体金线蛭稻田养殖小苗达8000余万条。  韩良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