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稳心颗粒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成果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
作者:王飞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2 10:58:4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11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稳心颗粒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这项为期3年、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循证临床研究项目完美收官。该项目2010年3月正式启动,它的成功证实了中医药防病治病是科学的,对怀疑中医药不科学的各种声音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并探索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分别主持了本次大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国强认为,这个成果,是以步长制药为主体,联合国内从事医疗、科研、教育、评价等领域著名的专业机构和专家,针对中医药临床评价这个关键技术难题,按照国际通用和认可的方法和标准,对已上市中成药开展临床再评价研究。这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步长制药对社会、对患者担负责任、值得鼓励的做法。这些探索和尝试,必将为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进行自主创新提供有益的经验。 王国强说,中医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健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和优秀文化资源,在维护健康、弘扬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具有原始科技创新潜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必须坚持以临床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主体,面向需求,遵循规律,整合资源,弘扬文化,使中医药融入大科技,构建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实现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王国强对中医药研究发表了四点看法。 第一,面向世界,适应需求。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药整体思维、辨证论治和“治未病”预防保健的理论与方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社会和当代生命科学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中医药,都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泛的需求。中医药科技创新要真正面对这些变化,只有始终把满足民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和优势。 第二,突出特色,遵循规律。要始终坚持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科研方向,促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中医和中药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新发疾病等方面简便验廉的优势和养生保健“治未病”、提高生活质量、注重非药物疗法以及君臣佐使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特色,不断提高临床疗效。要努力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实践特点的科研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吸纳多学科的优秀团队参与中医药研究,通过多学科、跨领域、海内外、产学研用的合作加以突破。 第三,统筹协调,构建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统筹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医药创新开发研究和中医临床研究,使之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中医药基础研究应坚持国家支持为主,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的发挥,紧紧依靠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临床研究机构,瞄准中医药事业发展重大科学和理论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中医药应用开发研究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在中医药创新需求、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方面的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临床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机制;中医临床研究应突出中医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鼓励多学科融合和企业的参与。同时,还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推动区域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