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治未病”在肝脏病学中的运用 |
作者:卢秉久 郭…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5 9:07:3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治未病内容在当前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过程中日益引起重视。我国肝病患者众多,病毒性肝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积极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然。 未病先防 饮食五味贵在中和,而酗酒、暴饮暴食或经常饥饿都有可能导致肝细胞物质代谢障碍,使胆汁分泌异常。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药物预防,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避其邪气是主动防御外来邪气的有效方法。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故而,我们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考虑合理药物或饮食调节。 既病防变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这种提法,属未雨绸缪,杜渐防微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内经》治热病主张“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故《温热论》强调护阴保津。从温病的证情看,一般是热偏盛,易出汗,更易伤津耗液。仲景治阳明腑实证之承气汤,实为急下存阴之法。后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不厌其烦地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均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包含了治未病的思想。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来说,就要有效控制病毒量的增加,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保护未受损的肝细胞。 《素问·刺热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所谓“未发”、“未生”、“未盛”,实际上是疾病初期,先兆已现,即疾病早期症状较少且又较经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治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 瘥后防复 对于疾病的瘥后防复,亦十分重要。其要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机体免疫力。 食复 “肝病禁辛”之说见于《灵枢·五味》篇,忌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可防湿热内生;禁忌烟酒,可防病情加重;忌饥饱失常,寒、硬、不洁之品,可防胃肠负担加重。肝病患者尤应少吃油炸、辛辣、硬脆之品,以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 药复 药正才是药,药过即是毒。大部分药物都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应谨慎用药,如西药之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及抗风湿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物等可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而中药的雷公藤、黄药子等长期不合理用药,亦可以损伤肝脏。 时复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注重四时养生。久病瘥后,正气尚虚,故须避外感六淫。做到起居有常,顺四时季节而生。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肝病患者感冒后出现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肝炎病毒大量繁殖,破坏正常的肝组织细胞。 劳复 肝病初愈,须注意休息,适当运动。肝主藏血,劳累可使肝脏血流量减少,不利于肝脏的恢复,“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而适宜的运动可促使气血的流通,利于正气的恢复;肝主筋,司全身的筋骨关节运动,过劳则耗伤气血而伤肝。在肝脏患病期间和恢复期间,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更须慎房事,节育保精。 志复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肝主情志,在志为怒,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久郁或暴怒都可导致肝的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不利于肝病患者的恢复。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可避免过度思虑和情志刺激,对肝病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