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春季宜养肝 |
作者:章茂森 江…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4 10:23: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时之首,也是保健养生重要的起点。《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按照祖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变化是相应的。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以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养肝保肝,维护和加强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宜“调神”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应春阳升发之令,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春季养肝,关键是调摄情志,驾驭和调控好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影响肝气的疏泄条达,使体内的气机升降运行失调,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丛生。特别是素有精神疾病、肝病、高血压等病患者,若不注意情志养生,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所以,春季务必保持精神愉悦、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宜“发陈” 唐朝王冰云:“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态,故曰发陈也。”就是说,春天万物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布陈于大自然之中。相应于人体,则肝阳生发,气血流通。此时顺应春气,人必须宽身,适当运动,这样形体得以舒缓,气血不致遏郁,内部脏器各种机能才能运转正常,正如《内经》所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但切忌运动过量,以免汗出太多,伤及人身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宜“辛甘” 春季阳气初生,不宜食酸。因为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元朝丘处机所著《摄生消息论》中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以适应春季肝阳生发的特点。在饮食方面,应食用葱、生姜、韭菜、蒜苗等,这些辛味之品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如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的“二三月宜食韭”,是很有道理的。此外,还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如塔菜(乌塌菜)、芥蓝(甘蓝菜)、西蓝花等十字花科新鲜蔬菜,不仅富含维生素C,还具有抗癌、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宜“春捂” 民间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谚语,道出了早春气候乍暖还寒,说变就变,常有寒潮侵袭的特点。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所以要顺应气候变化来防寒保暖,不使阳气受遏。《摄生消息论》也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薄衣,温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这种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阳气,能有效地抵御寒邪的侵袭,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防范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