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
作者:董玉福 赵…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1-14 16:10: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引言脂肪肝是由饮酒、肥胖、高血脂、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脂肪细胞里面有过多的脂肪积累, 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异常蓄积, 肝脏内脂肪代谢功能异常临床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 日趋年轻化、低龄化, 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肝脏疾病, 已公认为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前期病变之一, 因此, 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1]目前临床上治疗脂肪肝尚无特异性疗法, 主要采用调脂护肝的药物, 但是疗效尚不肯定, 而且还有药物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还可以造成药物依赖, 效果并不理想。该病属于中医属“胁痛”“积聚”“痰浊”等范畴。中医治疗脂肪肝有着独特优势, 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无明显不良反应, 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2]。笔者自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采用中医治疗脂肪肝,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符经腹部彩超确诊为脂肪肝, 排除药物性肝病、免疫性肝病。治疗组30例, 男性17例, 女13例, 年龄27~60岁, 平均 (39.5±8.3) 岁;病程1~8年, 平均 (4.3±2.1) 年;轻度18例, 中12度例。对照组30例, 男性15例, 女15例, 年龄26~59岁, 平均 (40.5±7.3) 岁;病程1~7年, 平均 (3.3±0.1) 年;轻度14例, 中度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中标准:肥胖、长时间吸烟喝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主症:右上腹不适, 肝区隐痛, 口苦而干, 脘闷不舒, 倦怠乏力;次症:纳差, 恶心纳呆, 面色黯,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 舌紫暗、苔薄白, 脉弦细涩。B型超声或CT提示脂肪肝。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456mg/次, 3次/d, 服用2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予速效降脂舒肝汤治疗, 组方如下:黄芪30g, 当归20g, 苍术15g, 丹参15g, 赤芍15g, 三棱10g, 莪术10g, 地龙20g, 泽泻15g, 三七粉5g, 草决明子30g。随症加减:兼痰湿者, 加贝母、陈皮、茯苓;兼湿热者, 加茵陈;兼血瘀者, 加桃仁、红花。水煎服, 1剂/d, 分3次温服, 连续治疗24周。 1.4 治疗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腹部彩超检查显示正常, 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腹部彩超检查显示基本正常, 肝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完基本消失;有效:腹部彩超检查显示好转, 肝功能恢复基本正常, 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腹部彩超检查无变化, 肝功能检查无改善, 临床症状未见消失。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痊愈9例, 显效14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 显效12例, 有效4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76.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影像学指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肝脏B超积分显著较低 (P<0.05) , 肝脾CT比值显著较高 (P<0.05) . 3 讨论脂肪肝是继病毒性肝炎之后严重损害人们肝脏的疾病, 已成为最普遍的肝部疾病。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改善, 长期大量饮酒和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习惯或运动量的减少使脂肪肝患者越来越多, 呈年轻化趋势, 严重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疲惫无力、肝区疼痛、恶心、少数伴有肝大、肝区叩击痛及肝功能轻中度不正常, 大部分患者有血脂增高现象。临床上西医对脂肪肝的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脂肪肝尚无特效药物, 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来调节血脂, 但效果并不理想, 且缺乏特异性[3]。中医治疗脂肪肝取得了卓著的疗效, 可以明显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 保护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6.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超及CT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脂肪肝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有其独特的疗效优, 值得推广应用。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