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中医药,楼宇烈、张伯礼、黄璐琦、张其成撰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4-29 16:59:5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

  中医药学的独特思维方式

  作者: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

  注重整体关联。中医药学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注重整体关联。它是从整体生命观出发构建的一整套有关养生等治未病以及用针灸、按摩、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中医药学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具有同根性,天人之间可以相互感应;强调肝、心、脾、肺、肾等是一个整体,面对疾病,不仅需要考虑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而且需要考虑这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用药方面,中医遵循组方原则,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复方,多种药物各有分工、协同合作,联合作用于多个靶点,联合起来发挥作用。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重视精神情志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注重从身心整体上进行调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医疗队员引导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都有利于患者舒缓情志、增强体质,对提高患者肌体免疫力、尽早恢复健康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注重动态平衡。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取得平衡,到下一个时间和地点又不平衡了,需要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中医药学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阴阳失和”是人体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内伤和外感,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有些外感是无法避免的,需要人们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适应外界变化,从而取得相对平衡,保持身心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的价值和优势。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既能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又能化湿和胃、斡旋中焦,还能活血解毒、畅通下焦,目的是调和阴阳、恢复肌体的内稳态。从治疗方式看,西医擅长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中医擅长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激发人体的防御机制。中医通常称治病为“去病”,其意思是通过调适去除疾病,恢复身体本有的平衡,并非就病论病。

  注重顺应自然。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顺应自然规律。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其指导思想皆为顺应自然。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看到水总是往下流,于是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流下去,有效解决了洪水泛滥问题。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传统的堤坝,而是用竹篓装上石头,随着水的波动竹篓也会起伏。顺应自然的思想,适用于治水,也适用于人体。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顺应自然,人的身体就容易得病。顺应自然规律,除了强调顺应事物本性,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尊重事物个性、差异性。疾病形式多变,中医通过综合分析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等个体信息,确定相应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疾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向,注重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不是单靶点发挥作用,而是根据患者病情的演变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湿为主,后期以扶正为主,取得了显著疗效。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