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临床研究面临5大难题 |
作者:尹常健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23 13:22:4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证候能否量化 证候疗效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在中药新药研制和中医临床科研中无一例外地采用对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即尼莫地平法。这一方法根据证候(主要为症状和体征)轻重不同而人为设定相应的分值,然后进行治疗前、后或前、中、后证候量化积分。治疗前积分减治疗后积分,再除以治疗前积分后乘以百分之百,得出一个百分比数值,然后人为设定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标准,如大于75﹪为显效、大于等于30﹪为有效、小于30﹪为无效。最后,根据样本数,经过数学统计学处理,获得某一治疗方法或药物的证候疗效评价结果。 这一方法看似设计严密、计算精确,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多年来严格按照这一方法进行科研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却很难经得起重复与检验,也未对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指导与借鉴意义,造成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双重缺失。 这一现状不禁使我们对证候能否量化产生疑问。 第一,这一方法不能排除影响证候感知和表述的种种因素,如病人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对同一性质、相同程度的如腹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感知和表述有很大差别,而这可直接影响量化积分的准确性。 第二,由于临床医生学识、经验甚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差异,也会影响医生对患者证候的客观认知,从而在量化分值上出现偏差。 第三,环境、气候、情绪等诸多疾病本身之外的因素对证候的影响也难以在量化分值中排除。 第四,中医治疗的疗效体现有时是渐进的,有些作用是潜在的,是表现为整体性和时段性的,机械地量化计分有时不能反映证候改变的实质。 既然如此,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使中医临床研究既能准确反映证候疗效特点,又能揭示普遍的疗效规律呢? 以上五大难题是当前中医临床研究所亟需解决的最普遍、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则所谓的中医临床研究就将无从谈起。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