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药治疗骨性关节炎诊疗技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6 11:10:5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4.湿热痹阻证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药] 四妙散加减。主要药物:牛膝、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续断、威灵仙、伸筋草。 关节明显红肿热痛者,须酌减祛湿药物而增清热药物,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虎杖等。 经验方 1.增生消痛汤 [药物组成]穿山甲9克, 虫10克,皂角、红花、熟地黄各12克,赤芍药、王不留行、独活、鹿衔草各15克,川牛膝18克,薏苡仁20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4克,三七粉2克(冲)。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滋补肝肾。 [用法] 水煎服,日一次。 2.健骨汤 [药物组成] 丹参、鹿角片、猴骨、黄芪各18克,松节、元胡各15克,补骨脂、鸡血藤、骨碎补各9克,炮山甲6克。 [功效]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3.马氏骨刺丸 [药物组成] 茄根、制川乌、制草乌、熟地黄、补骨脂、莱菔子、仙灵脾、骨碎补、鸡血藤、生姜、肉苁蓉等。 [功效] 补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用法] 制成蜜丸,每丸含生药10克。口服,每次一丸,每日两次。 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1)针刺法:具体选穴如下。 指掌部:中渚、合谷、八邪。 髋部:环跳、秩边、居髎、髀关。 脊柱:风池、风门、大椎、肾俞或华伦夹脊穴;若脾虚可选用足三里、中脘、脾俞。如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可取支沟、悬钟、陷谷、阳陵泉,并结合局部取穴。 用法:风寒湿痹者,或痰瘀痹痛而未化热者,用温针,留针10分钟,加艾条灸。痰瘀痹痛者用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2)艾灸法:①直接温针法:将4厘米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②间接温针法:隔姜片(2~3毫米厚),姜上放艾条,套上针;或隔在蒜片上灸。 (3)穴位药物注射法:①将维生素B1 100毫克与维生素B120.5毫克混合,分别注射在有关穴位上。②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5~l0毫升,每穴可注入2~4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③复方丹参注射液,每穴可注入2~4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 2.拔火罐法 在疼痛部位上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分钟。凡痹痛化热者不宜用火罐疗法。 3.熏洗法 (1)川乌、草乌各20克,白芷50克,细辛10克,川芎30克,桂枝30克,威灵仙60克,伸筋草60克,透骨草60克。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用于寒湿痹证。 (2)艾叶9克,透骨草30克,花椒6克。水煎,热气熏洗患处,每日1~2次。药液温度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宜,直接淋洗患处或沐浴、浸泡、熏洗等。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 4.膏药贴敷 麝香壮骨膏、东方活血膏、追风膏贴患处。 5.药物外擦法 风痛灵、活络油、骨质宁擦剂、麝香风湿油,外擦患处,每日两次。 预防护理 尽量避免过度活动与过度负重,避免外伤、扭伤或挫伤,以免加重原有的病变。积极防治能引起骨关节病的各种原发病。节制性欲,保护肾精,避免寒湿侵袭。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