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流脑中医诊疗技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0 12:05:2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5.气阴两虚证 [证候] 身热已退,或低热起伏,或夜热早凉,神疲气弱,肌肉酸痛,甚则肢体筋脉拘急,心烦易怒,口干舌燥,纳少,易出汗。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方药] 生脉散合大补阴丸。主要药物: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龟板、知母、黄柏。 若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青蒿、鳖甲加强退虚热之功;汗多者,加黄芪、牡蛎益气敛阴,固涩止汗;肌肉酸痛,筋脉拘急者,加鸡血藤、丝瓜络、木瓜舒经活络。 经验方 1.江育仁经验方 [药物组成] 猪牙皂、细辛各17.5克,土朱砂、雄黄各12.5克,木香、桔梗、贯众、防风、法半夏、甘草各10克,藿香、陈皮、薄荷各15克,枯矾 5克,共研细末。 [功效] 清热解毒,开窍息风。 [适应证]流脑头痛、呕吐、昏迷者。 [用法用量]10~15岁5~10克,5~9岁 2.5~5克,2~4岁2.5克。每日两次,姜汤冲服。 2.施今墨经验方 [药物组成]龙胆草2.5克,白僵蚕5克,酒地龙5克,干蝎尾3克,全蜈蚣1条,双钩藤6克,西洋参2克(另炖兑服),首乌藤10克,白蒺藜10克,黄菊花6克,酒杭芍10克,大生地黄6克,青连翘6克,炙甘草2.5克,鲜生地黄6克。 [功效]清热镇惊通窍。 [适应证]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化斑汤 [药物组成]石膏30克,知母12克,玄参、甘草各9克,犀角(水牛角代)6克,粳米15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泄热解毒。 [适应证] 本病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宜技术 1.吹鼻法 麝香0.3克,梅片30克,明矾60克,三药共研细末,蘸药末用鼻吸微量或吹入鼻腔中。每日数次,病愈停止使用。用于流脑头痛、呕吐、昏迷者。注意勿阻塞鼻腔,引起呼吸道不畅通。过敏患儿不宜使用。 2.针灸法 高热者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呕吐取内关、气海、足三里;躁动不安取内关、大椎、神门、十宣等;呼吸衰竭取水沟、会阴,灸关元;昏迷取水沟、涌泉、十宣、太冲等。 3.外敷法 方法一:水蛭虫30~60克。焙干研末水调敷后发际至第二颈椎上,切忌入口。 方法二:吴茱萸10~15克,白酒适量。吴茱萸研末,用白酒调成软膏状,敷于手足心并用布包扎好,敷1~2小时取下。 方法三:石膏5~10克。研粉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头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