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31 23:00:5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5.瘀血阻络证 [证候] 紫斑色泽紫暗,或有瘀块、血肿,腹有痞块,可伴有腹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 适血通络,祛瘀生新。 [方药] 桃红四物汤。主要药物: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临证时可酌加丹参、三七、牛膝、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伴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伴血虚者加阿胶、制首乌补益精血。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鲜马尾松针30~60克,鲜茅根、藕节各15~30克,仙鹤草15克。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 各型出血。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益气凉血化瘀饮 [药物组成] 生地黄9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12克,生藕节15克,大蓟9克,小蓟9克,生地榆9克,茜草9克,生甘草4.5克。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三黄四物汤 [药物组成] 黄芩10克,黄连1.5克,生地黄10克,川芎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 [功效] 清热燥湿,凉血活血。 [适应证] 湿热动血之紫癜。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4.赵心波经验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12克,浙贝母10克,天花粉10克,败酱草10克,紫花地丁10克,大青叶12克,连翘12克,大小蓟各15克,茜草10克,紫草6克,白茅根30克。 [功效] 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伤络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何世英经验方 [药物组成] 焦白术12.5克,野党参9克,云茯苓9克,紫丹参9克,杭白芍25克,生山药9克,炙甘草4.7克,川芎4.7克,桂枝4.7克,大枣5枚。 [功效] 健脾和营。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6.血热方 [药物组成] 水牛角(先煎)、蒲公英、白茅根、槐花、血见愁各30克,生地黄12克,炒白芍、炒赤芍、黄芩、炒牡丹皮各10克,茜草、地榆各15克,紫苏梗、陈皮各5 克。 [功效] 降气泻火,止血散瘀。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伤络证。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体针:取双侧涌泉穴,行强刺激法,不留针,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艾灸:主穴取八华、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 耳针:肾上腺、膈、肝、肺、内分泌。急性型加胃、心;慢性型加脾、肾。操作:每次取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之。急性出血者可用强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用揿针埋针1~2日。 2.穴位埋线法 处方:足三里、血海、气海、脾俞、肾俞。操作:在常规消毒及局麻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一厘米,分离肌层后,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后,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埋人适量的消毒肠线,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冲洗消毒后,缝合切口,用纱布覆盖并固定,7日拆线。 3.外治法 山栀末少许塞两侧鼻孔,用于伴鼻出血者。 4.食疗法 方法一:黄花鱼200克,旱莲草60克,置砂锅中,加水慢火炖一天,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鱼鳔全部炖化,去渣,分4次服,每日两次,连服数剂,服时加热。用于热毒郁蒸证。 方法二:枸杞子10~15克,红枣10枚,党参15克,鸡蛋两枚,放砂锅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6~7剂。用于气不摄血证。 方法三:生羊腔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一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枚,煮稀粥,每日2~3次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5.中成药 宁血糖浆: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用于气不摄血证。 云南白药:每次0.5~1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衄、齿衄、便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