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诊疗设备勿脱离临床 |
作者:李旭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24 10:40:5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现有的中医诊疗设备研发,存在闭门造车、西化、急功近利的现象。 ●克服研制开发中的短期行为,不要老想着“吹糠见米”,马上赚钱。 ●大力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知识的通才。 ●制度创新要跟上。中医诊疗设备是新生事物,决不能用原有的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去生搬硬套,更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中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医药科学,完全可以与现代医学媲美,而且,中医在治未病,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仍处于劣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威力。 何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没有重视诊疗设备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诊疗设备落后的中医发展缓慢重要原因 人有了眼睛,才能看清道路,辨别方向,快速前进。我国中医的发展,何尝不该如此?诊疗设备就好比中医的“眼睛”。但长期以来,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未能受到重视,没有“眼睛”,视力不好,中医焉能快速前进?而西医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西医十分重视诊疗设备的研制开发;可以说从里到外,从头到脚,西医的诊疗设备遍及人体每一个器官。西医正是借助这个“火眼金睛”才大显身手的。 近年来,我国中医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目前有数十种中医诊疗设备问世,推向市场,但销售的情况却不乐观,临床接受程度很低。 天津某中医院的一位院长说:“一些中医诊疗设备的设计初衷很好,但不符合临床需要。”参加过国内医疗器械博览会的一些医院院长表示,他们很难见到称心如意的中医诊疗设备产品;很多专家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中医诊疗设备的临床实用性不足,与临床需求脱节。 中医诊疗设备落后原因复杂 笔者根据这些意见和自己的调查,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是现有的中医诊疗设备,有“闭门造车”的现象,“闭门造车”就意味着脱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创新的源泉,离开了实践,创新就成了空中阁楼、无源之水,发展乏力。 二是研制生产中医诊疗设备存在西医化的倾向。之所以出现中医诊疗设备西医化的问题,其原因又是多样的: 有的是因为,研制生产中医诊疗设备的人员缺乏全面的中医理论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是因为现有规定不符合中医特色。据调查,因为如果完全按照中医的理论设计,那么依照现在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很多临床需要的中医诊疗设备都没法开发。 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医艾灸治疗仪,如果想要达到临床需要,其温要度超过42℃,但是现有的医疗器械审批标准规定,接触皮肤的设备温度要控制在42℃以内。所以,只有按照标准规定研制开发,中医艾炙治疗仪才能顺利通过审批,投放市场。反之,就只能胎死腹中了。 还有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投机取巧所致。根据西医医疗器械的思路,玩点中医理论的概念,借中医名义包装一下,就匆匆推出,投放市场。像这样研制开发出来的中医诊疗设备,怎能不问题多多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医研制开发诊疗设备的经验,不是不可以,但借鉴不是照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这是前无古人的创新,走点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促进中医诊疗设备的健康发展。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三点建议 要打造中医的“眼睛”,并使它成为“金睛火眼”,为中医发展助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一是要克服研制开发中的短期行为,不要老想着“吹糠见米”,马上赚钱。如果用这种浮躁的心态去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肯定是要把好事办砸的。 二是要大力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知识的通才。如今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的现状是,懂中医理论的,不懂设计制造;懂设计制造的,不懂中医理论。所以,很难使中医理念在设计制造中融会贯通,珠联璧合。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中医诊疗设备适用性,使中医诊疗设备在使用中不顺手,中看不中用。 笔者建议,要借助大专院校的力量,把它们融合起来,开设这样的新型专业,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的新型人才。 三是制度创新要跟上。中医诊疗设备是新生事物,决不能用原有的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去生搬硬套,更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一成不变地去衡量它。如果一味地用原有的标准来评判新事物的合法性。所以,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中医诊疗设备这个新事物的出现,搞好调查,加强研究,新事新办,制定适合中医诊疗设备的注册审批标准。 只有这样,从制度上为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从人才的培养上为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思想上引导科技人员克服急躁情绪,不要患得患失,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才能促使我国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开发,健康地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飞跃。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