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紫癜的中医辩证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1 23:07:1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紫癜属紫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多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因外感疫毒,入里化热,迫血妄行;或误食鱼腥,转为热毒,损伤脉络;或劳倦内伤,脾虚失统,血溢脉外;或先天不足,肝肾阴虚则虚火动血,脾肾阳虚则统摄无权,从而发为紫斑。
急性期,外感邪毒入里或误食鱼腥厚味都可以化热而损络动血,离经之血滞留皮下则见紫斑,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一般选犀角地黄汤即可见效。当然,犀角要以水牛角代替。因是皮下出血,故选加紫草疗效更显。 急性期过后,病情反复发作,久不痊愈者,可因邪热久居,伤及阴血引起,阴虚生内热,虚火亦可损络动血,从而反复发作。此外也有素体阴虚而直接发病的。但临床见到最多的阴虚病人,是西医治疗时用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但不论如何,只要符合阴虚,就当养阴清火。临床所见,不论哪种紫癜,只要有肝肾阴虚体征,养阴清火都可以改善出血症状。我习惯用生地,桑叶,知母,黄柏等坚阴清火,同时加仙鹤草,血余炭补虚止血。对过敏性紫癜则再加蝉蜕,乌梅抗过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加阿胶,大枣等提升血小板。 饮食失节或劳倦内伤可导致脾虚而发病,这也是此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虚失统,则血溢脉外,出血日久,气随血脱,进而加重脾虚失统,故此型多为慢性病,且愈演愈烈,最终气血虚极,甚为危险。补脾不仅可以使统血有力,还可以生气血,逆转恶性发展。对有明显贫血的病人,除补脾之外,还需着重补血,以加速痊愈。 脾虚日久易及肾,气虚日久易累阳,此病后期,肾阳不足的并不鲜见。这种情况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时病人的骨髓枯竭,生精化血功能减退,造血缓慢,血小板数值难以提升。此时通过益精温阳可以促使骨髓充盈,生精化血恢复生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病人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也易出现阳虚体征,温阳之法更可抵消这些症状。 此病终究是血证,络破血溢则为瘀。若瘀血较甚,则可能血壅络破而出血,故瘀血也可能成为此病的病因之一。另外,血瘀也的确存在于整个病程之中。故治此血证,当活血止血。我一般多选仙鹤草,血余炭,三七,藕节来治疗此血证,此四药均可兼职活血,亦有祛旧生新功效。槐花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用于此病血证。 另外,此病外感乘邪易入里,内虚日久易积浊。邪浊相合,必转热毒,随时可能损络动血,这也是此病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故还需于方中添加蚤休,甘草等解毒之品。 分型 1血热妄行:起病急,伴发热,皮肤有赤紫瘀斑,或伴腹痛便血,月经过多等,舌红苔黄干,脉洪数。用药可选水牛角,生地,紫草等。 2阴虚火旺:紫斑反复发作,此起彼伏,下肢尤甚,同时伴心烦潮热,咽干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用药可选生地,知母,黄柏等。 3脾虚:周身紫斑,颜色浅淡,时发时止,过劳尤甚,时有牙龈出血,同时面黄神疲,食少纳差,乏力倦怠。舌淡苔薄,脉虚无力。用药可选白术,黄芪,党参等。 4脾肾阳虚:皮肤紫斑,其色隐隐,伴头晕耳鸣,肢冷畏寒,食少便溏,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或滑,脉沉无力。用药可选补骨脂,淫羊藿,肉桂等,亦可选鹿角胶,蚕沙等。 调养 1对过敏性紫癜而言,避免接触过敏源,禁食鱼虾蟹等。 2注意保暖,以预防感冒。3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戒辛辣及烟酒。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