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代中医之我见〔6〕中医的未来
作者:京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6 0:19:3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不能因为几百年前有人犯过只重视分析与实验的所谓“形而上学”方法的错误,后来的科学家们都会犯同样的错。也不能只看到所谓“分析时代”的“坏处”,而未见其“好处”,就抛弃它。不能因为某某人肯定了所谓“系统时代”的好处,而只着重“综合”和“整体”,而忽视了“分析”和“局部”。事实上,在科学研究领域,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局部研究必须先行,整体研究才会成功,至少也得同步进行。整体研究的大门,往往要用局部研究这把钥匙去打开,否则科学研究就无门可入。更不应该把时下社会转型的冲突、新旧体制的矛盾、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人际间的尴尬与冷漠,人情味的枯萎与消亡,人本理念的丧失和泯灭等等弊端都简单地归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斥之为“科学主义”、“科学至上”。试想当今这社会如果没了高科技成果,只剩下点点人情味儿,这世界将是如何一番景象?

科学的进步是不断地进步,是在原有科学基础上的进步,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的一场大革命。尽管新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新的争论也将不断地展开和进行,但科学实验方法不会变!

好在钱老在该文中也说了:“科学是不能嗐说的呀”!“当然,如果我错了,我一定改正。不然,怎么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呢”?

1993年12月10日下午,钱老在与张震寰、陈信、林书煌、刘慧宜等四位同志谈话中说到,“我曾经听到一个外国学者说,现在心理学派很多,都是猜的,并不是真正的科学。我想人体科学恐怕也是这样,对它的科学研究比社会科学,比宇宙学还要难,也可以说到现在,人体科学与心理学一样,也不是科学,各家之言吧,这是我的一个认识”(见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气功科学杂志,1994年)。

时下令人担心的是,有些人在寻找“中国传统科学”、寻找“东方科学”、寻找科学之外的“科学”无果的情况下,由于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对科学的戏谑与无知,迷茫之中,也许最终会滑入“反科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泥潭,那才是国人的悲哀!殊不知,科学可不是按照某些哲学家的逻辑是定义出来的。科学只有范式没有主义,科学只讲理性但不至上。

尽管国家领导人大力支持,宪法极力保护,中医不但“后继乏人”、“后继乏术”,而且仍然频临消亡的危险,甚至还遭到“骗子”、“伪科学”声的围剿。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现状是否缺乏清醒的认识,是否应当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少责诸人,多求诸已!“自己正确,别人错误”可以说是人类探求真理的最大敌人。如果忽略自身的缺陷不加以正视,只是希冀通过“辉煌的历史”来炫耀未来,或怨天尤人,通过叫骂一舒胸臆中恶气,而不从产生问题的源头去查找原因,分析自己,解剖自己,那是对中医事业极不负责任。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话原来说的是在处理文学艺术民族化与世界的关系时,众多评论者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这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在文学艺术上是这样,在科学技术上更是如此。所谓世界的,有世界上最差的,也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有了最先进的,最差的自然会被淘汰,最先进的还要更先进,这才是“科学发展观”。

与其说中医的未来倒不如说中医的出路更现实一些。眼下,摆在中医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中医要生存,就必需严格遵循中医自身传统文化的特征和规律,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看好每一个病,照顾好每一位病人,给每一位病人予科学的“人文关怀”。确立“唯象中医”,首先得实现“中医唯象化”,应当像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原汁原味地将其完整的保留下来。

正如钱老在其文章中所说:“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但这部分‘自然哲学’却万万不能让它消亡,因为现在还没有代替它的科学理论,中医现代化还没有实现!”钱老又说:“ 我希望这样做的结果能使中医理论脱离‘自然哲学’,变成一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象科学,作为建立人体科学基础理论的第一步,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机理性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做准备”。让我们待到“中医现代化”的实现,“人体科学”的最终确立,人们对“感觉”和“类比”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未来意义的科学产生之后,再去研究它,发扬它。

果欲真心习学中医的学子们,如今就得对其坚“信”不疑,学个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不钻牛角尖”。硬着头皮,耐着性子,一字字啃,一句句钻,一条条记,一篇篇融,尤其还得一病病看,一证证辨,一方一药体察,一案一例记录与总结成败。并修炼好气功,洞达气功,明了内景,将气功、特异功能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这种所谓“经验”、“知识”好好地学下来,保留下来,用之于临床实际。“形乎形”,“神乎神”,既“守形”,又“守神”。拼弃一切幻想,潜心治学,否则“差之毫厘”,就会“谬之万里”!非积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功力与经验难有大成。

二是中医要发展,就必须将传统的归传统,现代的归现代,文化的归文化,政治的归政治,哲学的归哲学,科学的归科学。将中医的理、法、方、药严格按照现代科学的科学实验方法去做,去验证,寻找出科学证据来。尤其是其中一些中药和复方的有效成分,对缓解症状,治疗某些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其目的旨在于从这门古老的自然哲学中提析出科学的成份,有用的东西,确立标准化流程,而最终溶入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其实,这样做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中医理论”那一套经典的束缚,已经不是本来意义的中医,而是现代意义的科学、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了。应当说这条路并不顺畅,也不为业内人士看好,成效更是凤毛麟角。钱老也说了,“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因为现在还没有代替它的科学理论,中医现代化还没有实现”,“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可曾经的“中医司令”吕炳奎老先生却不买帐,他在其《一名老中医的心声》一文中认为,“……反对中医药势力,采取了打着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帜,进行着反对和消灭中医药的勾当……” 。

因此,实际上只有第一条路,中医要生存就必须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千万别人家还没说什么,自己却先“折腾”掉了!舍此之外,别无良策。切实回归到 “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髙”上来 。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却硬要说是什么,那就是弄虚作假!没有必要去攀附什么,也没有必要去鼓噪什么。其实,该化掉的最终都会被化掉,该怎么样就让它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

那么,眼下如何将这种“人文关怀”做得更好些、更实际些、更人性化些呢?倒是业内人士应当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不思长远,必被超越!

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表达和述说了他未能彻底领悟易学精髓的执着心情。鄙人不才,从学生时代开始,参来悟去,直至快退休了,方才慢慢悟出所谓“中医‘治人’,重在‘养生’”的道理来,用以去寻找人生健康、快乐和智慧的境界,抵御各种疾病的伤害。无知皆因读书多,事非经过不知难,从迷思到觉悟,为时晚矣!但总算是明白了。以往承担太多,如今也该放得下了!〔京且〕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