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辨治临床研究 |
作者:刘友章 ,…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0 16:57:5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 结果 2.1 症候分析 根据症状和体征频数统计结果,四肢无力者38例, 占60.3% ,肌肉疼痛者34例次,占54.0% ,肌力下降耆27例次, 占42.9% ,纳差者22例次,占34.9% ,皮肤皮疹者22例次, 占34.9% , 精神疲倦者21例次, 占33.3% ,关节疼痛者l7例次, 占27.0% ,睡眠差者l5例次,占23.8% ,肢体水肿者l3例次,占20.6% 。结果表明:出现频数较高的症状依次是四肢无力、肌肉疼痛、肌力下降、纳差、精神疲倦、 皮肤皮疹、关节疼痛、睡眠差、肢体水肿等;其中四肢无力、肌肉疼痛、肌力下降为PM/DM最常见的共有症状和体征,统计结果与PM/DM的主要表现是一致的。 2.2 辨证分析根据DM与PM辨证分型频数统计结果,DM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例次,占37.5% ;湿热内蕴证6例次,占25.0% ;脾 肾不足证4例次,占16.7% ;脾虚湿盛证3例次,占12.5% ;气血亏虚证2例次,占8.3%。PM患者中湿热浸淫,虚实夹杂者17例次,占43.6% ;脾胃虚弱,痰瘀阻络者13例次,占33、3% ;脾肾虚损,气弱血少者6例次,占15.4% ;肝肾阴虚,真阴不足者3例次,占7、6% 。结果表明,DM以气阴两虚和湿热内蕴型居多,而PM以湿热内蕴和脾胃虚弱型居多。 3 讨论 根据统计结果,从临床症状、体征来看,PM、DM以四肢无力、肌肉疼痛、神疲、纳差、皮肤斑疹、睡眠差等脾虚的症候多见。分型PM以湿热浸淫,虚实夹杂及脾虚湿盛,痰瘀阻络型为主,DM则以气阴两虚、湿热型居多。从用药频数来看,健脾益气类药最多,补中益气汤隐约可见。但PM与DM侧重不同,PM除健脾益气药外,较多为祛湿药,不难看出,四妙散在其中,而DM则清热养阴药使用较多。由用药频数可反推本病病机,PM、DM以脾虚为主,而PM多夹湿热,DM则多夹热毒蕴结,且热毒往往伤阴。 初期:皮疹紫红肿胀,发热, 口苦口臭,咽干,吞咽不利,面红烦躁,四肢肌肉酸胀疼痛、无力,关节疼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数。此期以实证、热证多见,以湿热浸淫、中下焦湿热为主,故治疗拟清热祛湿为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刘氏五妙散(四妙散加革薜)。四妙散为治疗湿热下注、筋骨疼痛、湿疹疮痒以及肢软无力、足膝红肿的方剂,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革薜苦平,入肝、胃、膀胱经,长于分清泌浊,临床多用治妇女带下病及泌尿系统病。其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湿郁肌腠,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四妙散中加革薜,加强了清热祛湿化浊之功,用治肌病可谓其独到之处。由于湿热阻于经络致关节痛,治疗上除清热利湿外,还应驱风祛湿,舒筋活络,选加木瓜、威灵仙、秦艽、独活、徐长卿等药。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祛风湿类药具解痉镇痛作用。除痹通络,临床还常选用虫类及藤类药,如全蝎、僵蚕、土鳖虫、地龙、蜈蚣、鸡血藤、宽筋藤、络石藤等,取虫类“搜风通络” 、藤类“以枝达肢”之意,增强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 后期:皮损从颜面发展至上胸、四肢伸侧,皮色暗红或紫红,质硬,有细小鳞屑,少气懒言,心悸,头晕,纳少,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胖大,苔白润或白腻,脉细无力。此期以脾虚为主,病久累及肝肾,治疗以健脾补虚为主,并注重补肝益肾,方拟补中益气汤化裁。随症选加桑寄生、黄精、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狗脊等药。 在辨治的整个过程中,均注重健脾补气,擅用五爪龙、牛大力、千斤拔等补气、健脾药。五爪龙性味辛甘平,具有健脾益气、化湿舒筋之功效,有“南芪”之称。牛大力性味甘平,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之功,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千斤拔性味甘涩平,具有祛风利湿、消瘀解毒、舒筋活络之功。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手足酸软,跌打损伤。此外笔者还善用龙骨,龙骨能镇静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在此病中龙骨对于PM、DM患者的心慌、心悸,皮肤疮疡,既可镇静安神,又可生肌敛疮,久病后期伤肾遗精、阳痿不育等可敛汗固精,可谓一举多得,临床疗效满意。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