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医学如何释放自身固有魅力
作者:潘宏图 安…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1 16:25:5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比起其他的传统文化,它有以下三大特点:

  首先,它与国人的生活更息息相关。你可以不听京剧,你也可以不懂古代哲学,但你不可能不生、老、病、死,所以中医与我们的生存相关。在人类的历史上,瘟疫是具有毁灭性的灾难之一,自有文字记录史以来,西方曾有多次瘟疫流行,死亡人数常达千万,而我国幸有中医护佑,每次瘟疫流行,死亡人数则大为减少。今天,尽管有发达并十分普及的西医医疗,但仍然有大部分人愿意选择中医,仍然有一部分疾病更适合中医治疗。

  其次,中医学较全面地融合了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文化层次上,它仅次于传统哲学,并与儒、道、释、兵等有很多融会贯通之处。历史上仅良相通医者就有狄仁杰、范仲淹、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至于道士、高僧、文人雅士通医者更不计其数。

  第三,在历史上每个开放的时代,中医学都善于接纳外来的文化思想,并能吸收及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且这一开放的系统历来保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各个地域的地方流派与各个时期的学说思想交相辉映,蔚为壮观。不论是在汉、唐、宋、明、清的盛世,还是战争频发的乱世,均有不同的成就与辉煌。

  基于以上因素,中医至今还没有消亡,在其原产地还保留了自己的一定的领地,在国外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为补充替代医学,但是中医学的囧境不容否认。我认为其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母语的嬗变是其致命的原因,也是所有传统文化衰落的致命原因,文化通过语言表达、文字记录才得以传承。文言文的消失使传统文化失去了载体和土壤。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白话文的迅速普及,而不能得到传播和继承,尤其是其深奥的理论,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只要自己愿意接触医学知识,都能很容易地掌握医学理论,即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而现在即便是个博士,要想理解中医学,也非易事,因此出现取消中医的事情,是毫不奇怪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在加速度地发展。白话文才流行了一百年,社会又将进入网络语言时代。尽管我们时常抱怨这些新的语言不合乎语法和逻辑甚或是臆造,但网络语言依然日新月异,不断创造出新的名词、语体并广为传播。古代的学富五车,在今只需一手机尔。

  第二,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一百年里,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即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前者采用矫枉过正的方式,颠覆了传统;后者则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价值观、世界观。今天,当人们身处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坐在多媒体的电脑前身心疲惫时,才想从古董和文物中获得放松和消遣。人们对中医学的理解不再是博大精深,而只是一些人的怀旧或只是对待艺人、匠人雕虫小技般的好奇或只是对现代医学化学药品滥用后无奈的选择。

  第三,政府的语言政策出现了偏颇。在上世纪初,由于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否定,也使得文言文到白话文过渡的连续性受到了破坏,致使汉语言出现了断裂。在白话文迅速流行的同时,外来语言——英语,得到了政府的认同。虽然今天英语并不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但是政府却通过政策措施推广并普及。各种考试、各类公职人员的招聘,都必须通过英语这一关。然而,古汉语则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也没有任何明确的传承措施,人们对英语学习的便捷性和功利性大大超过古汉语。

  那么,中医学如何释放出自身固有的魅力呢?

  首先,应反思中医学存在的必要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先人对人类智慧的认知追求,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她对物质功利的追求比西方淡定得多,哪怕是宗教意识也比西方淡漠。而中医学正是秉承这一特点,中医学是对人类生命的认知智慧,是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和表达。中医学较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以达到平衡、和谐为最终目的,较好地诠释了人类活动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当经济成为唯经济主义的今天,也即将经济统治人的全部活动的时候,人们必然会寻求新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学可能成为我们的路标。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过:“人类将如何来对付科学与技术的潘多拉盒子?我再一次要说:按东方见解行事。”

  其次,应解除束缚。任何一种文化要想长存都必须保持与时代的同步发展,更不要说中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体系。不论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还是养生保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首要的问题,至于采取什么手段并不是排它的,既可以是西医西药,也可以是中医中药,甚至于其他方法。中医理论当中就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摒弃门派及中西医之分,以整体观、运动观、阴阳平衡思想指导西药的运用,比单纯的病理学、药理学指导西药的运用,可能更高一筹。学会放弃、主动吸纳,不纠缠于末节,而在乎把握全体,也许新的健康医学会由此诞生。

  同时,不理会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科学是近现代的产物,它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它是真理,但它不是唯一的真理,它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之一。当科学沦为唯科学主义的时候,也即将科学置于绝对真理的时候,科学必将走向其反面——谬误。当我们的民族都在穿皮鞋的时候,然后用工厂化的标准来衡量布鞋,其结果就是布鞋不是鞋,在我国战国时期就有著名的白马非马之辩。两千多年行之有效的一种文化,却因为她不符合“科学的标准”,而予以废弃,似乎都没有争论的必要。

  第三,加强消化功能。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开放的时代,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不断地交融,中医学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但当历史进入18世纪以后,特别是近一个世纪,其他民族的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文化由于失去了母语这一载体,中医学表现出明显的消化不良,虽然中西汇通派也曾努力地吸收接纳,但随后由于西医学信息量的巨大以及高速发展,中医处于弱势则不可避免。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制度、政策的保障,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校、媒体以致整个社会营造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人们对中西文化都有相当的认识之后,就自然会得出自己的判断、决定取舍;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延伸中医的四诊,丰富中医诊疗体系,与西医互补长短;三是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有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与西医协同治疗疑难、危急重症,让更多的百姓认同和认可;四是充分发挥治未病思想,将整体观的意识与个体化的辨证融入日常的生活当中,使人们的养生保健成为精神和身体的享受,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