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由文化理解医学,以医学阐释文化” |
作者:苏新民 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7 15:28:5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中医人才培养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结合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优点,对中医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中医人才。 注重中医思维培养 中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中医主体地位。由于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存在着中医经典课教学不足、西医课时比例较大、中西医课程混开等问题,该校在教学改革方案中首先强调早期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要求教师自身注重传统文化学习和中医人文功底的积淀,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注重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训练和知识结构的补充,这对于中医的学习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倡导中医药专业课程与中医药文化课程的交叉和渗透,特别是要结合现有文化基础课、专业知识课教学,通过点拨、提示等途径,有机渗透相关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探索建立“由文化理解医学,以医学阐释文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渗透融合,借助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在课程设置上改革原有方案,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内涵上体现以中为主,适当加大中医课程课时尤其是中医经典课程、课时比例,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开办传统班,引导学生读经典 2010年,该校中医系开办传统班。传统班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提出问题导入法、病案切入法、师生交流互动法、病人进课堂及模拟病人教学方法等。中医经典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但中医专科教育存在经典课程比例小、学习比较浮浅、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少等问题,“传统班”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开展的,旨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中医理论的根源,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学会与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在课程的选择上,传统班以中医经典理论课程为主,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同时加设哲学方面课程,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理论的本源有所了解,对中医理论的内涵、外延及应用都有清晰的系统认识,以加强对中医的学习和理解。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 师带徒是历史上中医学培养人才的固有做法,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临床实践传承给徒弟;院校教育则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集中性强、理论规范统一、效果明显的优势,适合于大批量作业。该校在充分吸收接纳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的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二者结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实现优势互补。2007年,中医系制定了《中医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施意见》,在二年级时采取导师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形式组成指导结对关系。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及经典课程;随师见习,加强临证认识;根据课程进度,由导师拟定相关讨论题目,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在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学年在实习基地选名医作为“临床导师”,按师带徒方式,由导师全面负责临床带教和学习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