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借鉴“见习医生制”实现院校与师承教育的结合
作者:李俊伟 来…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6 11:11:4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也层出不穷。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的最新成果——“见习医生制”(C1erkship)教育模式,对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嫁接改良,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的教学组织管理要求。

  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现状

  师承教育是以师承家传为主要形式,跟师临诊,口传心授,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经典功底深厚、临床思辨能力及动手能力强的中医临床型人才。但师承制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其受限于一家一派的经验,造成了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不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师生之间密切的生活思想联系,也使学生难以突破老师的思维和经验,有时不免还会有门户之见。其次,师承和家传模式培养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同时一家之见也导致了医学经验及医疗技能的局限性,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目前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基本形式为前期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利用课余随导师临诊抄方学习,后期毕业实习阶段再重新拜师学习。这种模式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将师承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跟师教学活动松散随意,质量不可控制,不符合现代大学的教学组织要求。 

  “见习医生制”的特点

  “见习医生制”代表了19世纪美国医学教育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临床医学教学方式。美国以外,发达国家的临床教学也基本采用这种方式。其体现的理念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提供百科全书般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正确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跟上时代变化的能力,这样的医学教育应该在实验室、医院里进行,而不是在教室里进行。

  C1erkship的主要特征是:将临床课程教学实习化,实现了“做中学”教育原则在临床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在医院进行,医学生加入到对真正病人的医疗诊治中,作为医院病房工作的组成人员,参与管理病人。在适当的监管下,学生采集病史,作体格检查和某些操作,因此,C1erkship使医学生从活生生的病人身上学习知识,讲课和教科书只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实行C1erkship,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显著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见习医生制”的优势

  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建的浙江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移植 C1erkship教学模式,具体设计思路是:①将7门中医临床课程整合成一门中医临床各科导论,压缩总课堂教学时数至204学时(减少304学时),课程内容为临床各学科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重点疾病和学习方法。②临床课程教学由大班理论课为主转为小组轮转式、床边教学为主(每组不超过5人),在全省附属医院(名院)中遴选重点专科(名科)作为教学点,由省级以上名中医(名医)领衔组成教学小组负责指导,每组学生在全省各医院间轮转跟师抄方、床边见习。③编制7门中医临床课程自学指导大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未讲授的内容。④建立课程学习网站,远程指导学生以补充理论授课的不足。⑤编制各科见习大纲,规定在各科轮转期间的教学内容,通过定期科室小讲课及疑难病讨论,完成临床课程其余内容的教学。

  基于C1erkship的院校与师承相结合教育模式,将“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要求;以课程实习化形式予以呈现,很好地贯彻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要求;利用名院—名科—名师的优势,以群师带群徒,突破师承的狭隘和门户之见的弊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体现了教育的普惠与公平原则。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中医高等教育,不可能回归传统的师承时代,只能在现有制度下吸纳师承的元素,扬长避短。基于Clerkship的院校与师承相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与当前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这种模式便于推广,相信假以时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总结经验,必将取得成效,为培养中医药人才走出一条新途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