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与西方原子论比较看中医元气论 |
作者:潘毅 广州…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9 16:40:5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 本来“两论”下的对象各有其自身适合的研究方式,但现今流行的大多所谓新法,多半是建立在“原子论”奠基的“形态科学”上的还原分析方法。以之研究中医,不能说全无借鉴处,但面对以“元气论”为基的中医学术,其隔阂本应可想而知。但不少研究者对此所取的态度往往是视而不见。或天真地以为,只要仪器够尖端,指标够先进,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作为支配研究方式、研究仪器、研究指标的方法论真的可以搁置不论吗? 国医大师陆广莘在访谈中提出过“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目前时行的中医相关研究,由于心态上唯恐“不科学”,因此,无论在方法学、还是应用仪器或检测指标上多是拼命地追新,以为越新就越科学。若以陆老的分类观点为判,此大抵为“研究中医”,而非“中医研究”。 这种与“元气论”恰成背道而驰的研究方法之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把复杂的事物通过还原、降解使之简单化是此法的基本方式,但面对不应分解、不可还原的对象和内容,譬如“元整体”背景下的中医学时,勉强分解实是对整体联系的破坏。复杂现象的复杂性机制是无法简而化之的。须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自然科学上都是一个常理。整体不是由其中多个部分简单堆砌而成,而是各部分有效组合的一个整体,所以有机协调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无论这个整体是合整体还是元整体。即便是研究合整体背景下的西医学,还原分析方法其实也时显力不从心,局部分解得越精细,越微观,其在整体中的关系就越复杂,而处理复杂关系并非此法之所长。 中医学天人间、人体内层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特性比“形态科学”之西医复杂。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院士对这个问题看得透彻:“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总是把复杂事物看作整体来研究,他们认为,若把事件简化成最基本的单元,就要把许多重要信息都去除掉,如单元之间的连接与组合方式等等,这样做就把复杂事物变样了。”因此,以还原分析方法来肢解“元整体”的对象,企求在还原出对象的真象同时而又不使信息丢失的想法不知算不算一种天真?天真,做人或者可以,但从事科学研究,恰恰是最不需要的品格。 某日看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为陈丹青先生与查建英女士,话题涉及西装本非按东方人的身材来设计,但由于集体心理暗示,当大家都穿西装时,穿西装就成了美,这是一种从众心理,是自主审美系统丧失的表现。即现在的国人已失去自信,失去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能力。这就引出一问:由于还原论方法在近现代科学中不断取得成绩时,人们下意识地将之当作唯一的科学标准或潜在的标准是否也是一种从众心理或集体心理暗示?是否同样也属失去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能力? 学术界在引进西方科学的同时,首先淡忘了科学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中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特性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其次即便是自然科学本身也至少包括还原科学和系统科学。业界已开始正视诸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泛系方法论、运筹学、协同学、模糊数学、混沌理论、紊乱学、模糊逻辑学等系统科学在处理复杂系统时的优势,其发展的新阶段——复杂性科学正在兴起,以弥补还原科学在处理复杂系统时的不足,而医学研究的人体正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既然还原论思维不可能完全认识复杂世界的所有层面,因此,以之作为判断每一学科或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其不合理性不就显而易见吗? 回看中医,若从还原论的角度看,中医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若从“元气论”或复杂性科学的视野看,这些所谓的“问题”实际不一定是问题,大多仅是因视野、视角、文化表述或认知习惯的不同而被误解。如果结合西方科学划界标准从清晰走向模糊、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倾向,而以历史的、多元格局的眼光看中医,则以“元整体”为背景的,道器合一的中医自然是现代主流科学之外的另一种科学形态,一门以古贯今的复杂性科学。 朱清时院士对复杂性科学是如此认识的:“近一二十年人们理解到原来复杂性科学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还得用中医这种宏观、整体的思维方法,还得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经验、经过直觉或顿悟上升到概念或理论,这些概念或理论再到实践中去验证或修改,然后实践证明他的正确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特别是对复杂性事物。” 《景景室医稿杂存》谓:“我中华用气化以医病,其道本法乎天气、地气之变迁,病气、药气之制伏。是药之所以能治病者,其原理本乎四时阴阳而来,乃贯彻天人一致之学。若离乎阴阳之气化,而言治病,视人如器物然,纵解剖极细,何能攸往咸宜哉?”本已掌握了道理还以为自己没理,似未明在中医学科,“气”之理才是真正可循、可道、可法、可验之根本理。它理、它术、它技或可参考、借鉴、辅助,但不应反客为主,更不能自失魂魄。 中医的长远发展,自然离不开与现代或未来科学的结合,但正确的方法与切入点很重要,在未找到适合研究人体复杂性的现代方法前,则研究方式或方法的选择,首要的不是“新”,而是合适。中医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内在动力,至少在目前,自主的、内源性的“中医研究”应成为中医继承与发展的主流。同时,中医是不是该考虑建立与自己的学科内涵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了? (本文节选自作者所著,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一书)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