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创新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 |
作者:吴以岭 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7 21:53:2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心律失常治疗,提出“络虚不荣”心律失常病机新观点,不同于既往单纯阻滞与对抗的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突出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实现由“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指出气阴两虚,络脉失养所致络虚不荣与西医学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自律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密切相关性,制定“络虚通补”新治法,总结出“温清补通”的组方规律和“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新治法,研制出参松养心胶囊处方,开拓了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新途径。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既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及阵发性房颤,又可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该药同时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与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揭示了临床“快慢兼治”且无导致心律失常的心脏电生理基础。 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指出气阳虚乏为慢性心衰发病之本,脉络瘀阻为其中心环节,络息成积为其发展加重的结果,与西医学提出的神经内分泌激活所致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相吻合。提出“气血水同治分消”的组方遣药规律,确立“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治法。据此研制出的国家专利新药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衰症状,还可抑制神经内分泌及交感神经激活,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室重构,改善慢性心衰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体现了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特色优势。2012年完成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512例临床循证研究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发表,该杂志社给予积极评论:“现如今,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表明李及他的研究同事们已经打开了一扇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协同作用的大门。这是一个挑战,对此我们应该热烈拥抱。”美国、英国等多家媒体给予积极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创新“理论-临床-科研-教学-产业”五位一体机制 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经过20年的努力和实践检验创立了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理论-临床-科研-教学-产业”五位一体创新机制。 在理论方面,系统构建“络病证治”体系和脉络学说,对推动络病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5年,笔者专著《络病学》出版,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学重点新学科建立并列入优势学科。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促进了临床特色专科建设,拥有1000张床位的河北以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列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肌萎缩科和内分泌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在络病理论指导科研方面,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先后承担973、863、十一五攻关、十二五攻关、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重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多项成果。 在学科建设与络病教学方面,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推动20余个省市建立络病专业委员会;络病学学科在国内外40多所高校开课。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出包括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连花清瘟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津力达颗粒、治疗恶性肿瘤的养正消积胶囊、调整亚健康并用于多种慢性病调治的八子补肾胶囊等一批中药,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综上研究,从“络病证治”体系的建立到系统建立脉络学说,体现了遵循中医学科规律传承创新的科学实证历程,是临床实践、学术创新、方药研究紧密结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探求的发展过程,是求真求实、不断追求生命奥秘、疾病演变和治疗规律的探索过程,有力地推动络病学学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络病理论和脉络学说为指导,不仅对完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络病学科快速深入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心脑血管病这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也将探索出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中医自身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即“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理论带动临床与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本文根据作者在首届岐黄论坛上的报告整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