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
作者:王辉武 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31 19:52: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有遍及整个结肠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腹泻严重者每日10~30次,粪便中含有脓血和黏液,伴有阵发性肠绞痛与压痛,多位于左下腹,肠鸣音亢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症状即缓解。其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等而确诊。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的“肠澼”、“久痢”、“脏毒”、“肠风下血”、“血痢”、“滞下”等范畴。中医认为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引起。《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趁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其治疗,应按临床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湿热下注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中有黏液脓血,里急后重。治宜清热燥湿,辅以止血止泻。 处方:白头翁30克,五倍子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赤石脂30克,槐花30克。水煎服。 加减:血多加地榆炭15克;黏液多加乳香、没药各10克;久病体虚加黄芪、党参、五味子各30克;腹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 下元虚寒型 临床主要表现四肢不温,久泻滑脱不禁,大便中仍有脓血黏液。 治宜温补下元,收涩固脱。 处方:炮姜炭10克,赤石脂30克,诃子肉15克,肉豆蔻 (去油)10克,槟榔炭10克,海螵蛸15克。水煎服。 单方验方 1.云南白药,每次服0.2克,每日服3次,3~10天为1疗程。 2.锡类散,每次口服2支,开水吞服,空腹服,每日服3次。临睡前又用锡类散3~4支,加温开水40毫升混和,作保留灌肠。本方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溃疡面,控制炎症,促进愈合。 3.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5克,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