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辨六经实质 识诊法精髓
作者:赵冀生 天…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1 15:08:1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调理作用

  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柴胡汤及其类方的运用中,少阳枢机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扶正祛邪、调理升降、宣通内外、疏通水道、谧火宁神、疏解经穴方面的功能,其中以扶正祛邪为根本,调理升降为中心,可调节整体的反应性,以促使局部病变的消除。

  其特点表现在:着力于转枢运阳,疏解郁滞,恢复枢机的动态平衡,加强枢转过程中对有关脏腑功能的调节,以求整体和谐,亦体现了中医以“和”为治的治疗思想。另外,为切中病机,仲景将本法与解表、通腑、行水等法同施,为本法的临床运用与发展树立了典范,并开辟了广泛的途径。

  少阳枢机理论的临床意义

  杨锦堂在临证中,常运用调理少阳枢机之法治疗内伤杂病。他认为少阳枢机失运,可致多种功能障碍,病变之重点为“郁”,既非因实所阻,亦非因虚而衰,采用运转枢机而“疏解”、“宣通”,以求其“和”的治疗原则,并根据病情与他法随机配用,使内外上下之气辗转和顺、错杂交结之邪得以分化瓦解,证机转逆为顺,变繁为简,故能药到病除。如运用柴胡龙骨牡蛎汤调治郁证等。

  他认为在临床应用中,该法具有三点优越性:一是不用大寒大热大攻大补之品,无祛邪伤正之弊;二是表里上下同病,治表犯里,治上碍下之时,从枢机调整治疗,可稳妥取效;三是为治疗某些顽固错综之疾另辟蹊径,或可取意外之功。后世医家将其拓展到内科杂病的认识、治疗和研究中,有效地提高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水平。

  推断诊断法的应用

  推断诊法是六经辨证的方法之一,即当证候表现复杂或不典型时,仲景常依据已知疾病规律做出初步的推断。杨锦堂指导学生在《伤寒论》中运用推断法,阐明其对六经辨证体系形成的巨大作用,使我们对《伤寒论》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医理论体系科学性以及对当前如何保持继承中医理论固有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一是《伤寒论》中推断诊断法的形成背景是认识和实践相矛盾,产生依据是知常达变,重要方法是类比法。

  二是推断诊断法仅仅是推断性诊断,因此,必须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而病证与推断诊断的联系程度是推断法可靠性的决定因素,仲景为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采取了尽量多的搜集临床资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三个方法,不求症状上的相似,而求病机上的相同,只有病机相同,才能提高类比法的可靠性,使推断更接近于正确诊断。

  但推断毕竟只是认识疾病的开始,而不是认识的完结,因此,仲景《伤寒论》中还采取了直接验证和间接验证两种方法对推断的结果加以验证。

  三是《伤寒论》中运用的推断法是科学的,它的作用表现在它是发现规律的途径。仲景对于疾病的认识,总是从已知出发,从经验出发,而以揭示诊治规律为目的;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在经验与规律之间,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推断。

  推断法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开拓思路,减少盲目性,推断的形成要求人们有严密的思维和广泛的联想力,这就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同时,即使提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推断,也可以排除疾病在某一方面的原因,以便把力量集中到其他方面去观察。

  对立病分证辨证体系

  的探讨

  立病分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中辨证部分的主体结构,也是施治的主要依据,其严格地遵循了疾病的自然规律,深刻地反映了疾病的本来面目,有机地沟通了证治联系,在理论和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是《伤寒论》立病分证的创立过程,是“由症到证到病”逐步的认识过程,立病分证的运用过程,则是“由症到病到证”进化了的认识过程。《伤寒论》以辨病为先导、为其纲,以辨证为目的、为关键的辨证体系,能使凭脉辨证的过程更为简捷、准确,有利于精确识证和深刻理解病机。

  《伤寒论》六经病完全是为证而设立,主要是为了说明证的病理基础在于脏腑经络,为了说明证有多种内在特性,为了准确区别证之异同,从而使人们深刻认识证,把握证。

  二是《伤寒论》立病分证辨证体系的内容,充满着辩证法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它既言常又言变,体现出知常达变的辩证观。立病分证辨证体系是主论伤寒,兼论杂病,体现出疾病本身的规律及辨证论治的特点和长处。

  三是《伤寒论》立病分证辨证体系对后世医学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这不仅在于论述具体事物本身,而主要在于它通过立病分证的方式,第一次比较完整而深刻地揭示出了证的内涵,并阐明了治疗依据,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理、法、方、药的有机统一,奠定了祖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