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经络诊察法是临床的向导
作者:张侨文 北…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5 23:14:2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病例1

  患者女性,59岁。主诉:左颞侧头部跳痛40余年。患者常在午睡后下午发生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笔者立刻想到会使用少阳经穴治疗。

  王居易经络诊察时在患者手足厥阴经及少阳经发现异常反应。他认为跳痛往往涉及厥阴经,如手厥阴经“是主脉所生病者”。遂以左侧大陵、内关、太冲、蠡沟以及颔厌穴进行针刺。经过两次治疗,她的头痛再未复发。

  王居易指出,此头痛病机主要是厥阴经气虚弱,累及相表里的少阳经也虚弱所致。厥阴经的原络配穴可以增强、促进厥阴经络脉的原气增强。因为厥阴经与少阳经相为表里关系,故激发厥阴经原气也可促进少阳经原气的运动。

  病例2

  患者女性,29岁。诉:右颞侧偏头痛20余年,以跳痛为主,遇寒或劳累后加重。笔者以为王居易会选择少阳经穴为主治疗。

  但除了颞区的局部压痛,王居易经络触诊仅在厥阴经循行路线的肢体远端发现异常变化,而在少阳经远端循行路线上反而没有异常。最终,他选择双侧曲泽、曲泉、太冲穴,右侧风池、颔厌、悬厘穴进行针刺治疗。经过几次治疗,患者头痛明显改善。

  王居易认为该患者的症结在于厥阴经受寒,反过来影响了表里经脉的“疏泄、转枢”功能而发为少阳头痛。厥阴经的合穴能够改善本经的气机运动,从而达到祛寒的作用。

  病例3

  患者女性,34岁。诉:头顶及两颞侧头痛6年。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只能依赖口服通便茶才能缓解。笔者立刻想到是厥阴、少阳经病所致。结合更详细的病史采集发现,患者头痛部位实际是在阳明经所主的前额,具体表现为闷痛。

  王居易沿太阴、阳明经进行经络诊察时,发现从下巨虚足三里一段经脉循行线上可触及结块;囟会也有松软的异常变化,而且是其头痛的主要部位。便秘则反映了是阳明经病变。

  故认为,该患者的头痛病在太阴、阳明二经,因太阴经气不升、阳明经气不能相应下降,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发病。太阴脾经功能受损,津液运化失司,水液内停聚而生痰,因而痰凝阻遏气机,而致阳明头痛,呕吐。

  可以说,头痛的根本在太阴、阳明二经。而此二经为病又影响了少阳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主疏泄能力,导致了颞侧疼痛的发生。

  王居易针刺囟会穴以升清气,针刺建里、丰隆二穴以健脾化痰,上巨虚穴调节大肠传导功能并调理阳明经。

  通过上述治疗,患者仅偶感轻微头痛,未再呕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集中治疗其颞部痛,但此部的疼痛随着阳明经头痛的好转,自然也较前明显好转。

  这三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完全是以经络诊察发现,结合各自症状表现以及经气转化理论来制订的。如果迷信于经验穴、特效穴治疗她们,极有可能无法收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因此,经络诊察和对经络变化的合理诠释是实现卓越临床效果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