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
作者:曹东义 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6 8:28: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扁鹊与孔夫子一起生活在春秋末期。在老子说“道”,孔子谈“儒”的时候,扁鹊建立了中医的学术体系。扁鹊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是某个流派的作用,而是开宗立派的源头活水,扁鹊是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把扁鹊说成一个虚化了的人物,这是以病人的历史时代为生活坐标、以策士之言为取舍标准的不当研究方法造成的,是应该澄清的历史疑案。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2月20日、23日,连续报道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并概要介绍了这10部医书出土的意义及其内容,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专家称这批医书是扁鹊学派的著作,也有的专家认为扁鹊不是一个学派,扁鹊不是一个人,是很多先秦,甚至是汉代众多医家的统称。笔者读后感慨良多,愿把自己的看法就正于同道。

  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司马迁认为,扁鹊本名秦越人,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其生其死皆有据可考,其学医、行医、学术成就都很明确。因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名闻天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因此,为中医学开辟道路、集大成的宗师,是扁鹊,而不是传说之中的黄帝、岐伯。所以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脩序,弗能易也。”《汉书·艺文志》虽然有“医经七家”,其实只有三个人,除了扁鹊《内经》《外经》占两家之外,黄帝两家出于托名,白氏失考,我们能够追溯的史实人物,就只剩下扁鹊了。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于有把握的信史人物就实写,对于没有把握认定的人,比如老子的生平,常使用“莫知其然否”的求实笔法。对于传说之中的长桑君,司马迁说他“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在《史记》里,扁鹊的事迹首先见于《赵世家》,这些记载得之于《虞氏春秋》等赵国史书;后见于《扁鹊传》,这些文字是司马迁取材于各种记载,考证之后的事实叙述。当然,司马迁对于扁鹊这个具体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于扁鹊诊治患者的“背景描写”,在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这就像我们看电影,如果描写运动中的人物,背景往往是模糊的;假如背景是清晰的,那么人物就有可能是模糊的。司马迁为了让主要人物清晰,作为扁鹊背景的患者,相对而言有所模糊。

  很多人不善于读《史记》,认为《扁鹊传》里的患者都是真实的,只有扁鹊不真实:在空间上横跨秦越,在时间上从春秋到战国,甚至说黄帝时代就有扁鹊,所有好医生都可以叫扁鹊,或者“扁鹊就是砭石的代称”,不是具体哪个人。这样一来,具体、真实的医学家扁鹊就被虚拟化了,成了子虚乌有的传说。这是从唐代之后就有的“疑古论”,它在扁鹊周围形成了浓厚的雾霾,因为“误读”而造成了很多谜团,给有关研究设置了障碍,也虚化了中医的历史。

  其实只要认真辨别史料,就可以考证扁鹊的生平事迹,他与孔夫子一起生活在春秋末期。也就是说,在老子说“道”,孔子谈“儒”的时候,扁鹊建立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脉学是中医的特征,扁鹊脉学就是扁鹊医学。扁鹊医学虽然因为其《内经》《外经》的失传而难见其全,但是王叔和《脉经》之中,引用了扁鹊阴阳脉法、扁鹊损至脉等论述,其中关于呼吸与脉行速度的精确推导,仍然可以印证司马迁所说扁鹊“守数精明”的特征。当然,《难经》之中,也有很多源于扁鹊的医学思想。

  更需要指出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黄帝内经十八卷”,也就是十八篇,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卷下分篇的做法。《汉书·艺文志》有些书是用卷做计数单位,有些书用篇做计数单位,“篇”与“卷”完全相等。《黄帝内经》十八卷,绝不会有《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的巨大篇幅。《素问》《灵枢》都是集大成的后世著作,有可能吸收了《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的全部精华。

  这样看来,扁鹊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是某个流派的作用,而是开宗立派的源头活水,扁鹊是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