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郑惠芳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经验 |
作者:张建伟 文章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1 16:36:1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郑惠芳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工作60余载,经验丰富,健脾法是郑老独特学术经验的精髓。现将郑老临证运用健脾思想调治妇科疾病的治疗特点,介绍如下。 妇女以血为主,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气血的盛衰、畅滞关系密切。若妇女水谷气盛,任脉充,冲脉盛,则血海满盈,气机畅和而经候如期;冲任通盛才可能摄精成孕,妊娠后气血足才能养胎,正常分娩,产后恶露正常排出;哺乳期气血旺盛则乳汁才能正常分泌。正如《女科经纶》引程若水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指出脾胃为水谷精微资生之根,气血生化之源,月经之本,孕胎和哺乳的物质基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来源于脾胃。导致妇女疾病的原因虽多,但与脾胃机能失调关系密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的功能正常与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2.1 健脾主张四有 郑老推崇东垣“土为万物之母,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滋其化源”的观点,认为脾胃与机体功能恢复之关系至关重要。只有促进脾之运化方能使药物发挥治疗效能。郑老认为脾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极为密切,经带胎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而气血的化生则依赖脾运化功能。脾运化功能强健,则水谷之精微源源不断化生为气血,方能月经如期,胎有所养,产后乳源充沛。若脾失于健运,气血化源不足,则血海匮乏,月经不调,或久不受孕,或孕后胎元不固,胎萎不长,或产后缺乳,临证时应时时注意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因此对月经过少、后期、闭经等属脾虚化源不足者,均采用健脾法,用圣愈汤、八珍汤加减治疗。郑老在运用健脾法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 补中有行—— 健脾与行胃并举。郑老在运用健脾法时,常在大队的补益滋腻药中佐木香、陈皮、砂仁之类,行气和胃助纳,以防胃中之气壅滞而影响运化。需要攻逐邪气时,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攻伐胃气之药,中病即止,固护胃气。 脾统血,主升清,统血与升清的功能依赖于脾胃之阳气—— 中气来维持。郑老认为脾气的统摄升举作用,在妇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脾不统血则血不循常道而妄行,可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若中气不足,不能升清,则血随气陷而久崩久漏不止。出血之时,郑老多以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之法,加止血之品治疗。如治疗老年妇女崩漏,应以补脾益气摄血为主,困老年妇女肾气已衰,是生长壮老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人力与药力所能为,但可通过调补脾胃,赖后天之本以维护。故先用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之法。以举元煎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若气虚甚者,以人参急煎服,增强其益气固摄之力。量多如注者,黄芪用量重,一般用量30—90g,取其既可益气固摄,又可益气生血之意。郑老认为月经量多,虽以阴虚者多,但流血日久,气随血泄,可致气血俱不足,故治疗不可忽视补气,临床多用白术,以“白术为健脾益气第一要药”。若失血过多,血不养心,则酌加养血安神之品,对于月经先期和月经过多属心脾两虚者,郑老以归脾汤加龙骨、牡蛎、五味子等治疗。 ③ 补中有温—— 益气与温阳化湿并举。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水湿。若脾胃气虚,一则外湿易客于人体,再则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内停,在妇科则易发生经期浮肿、妊娠水肿、带下等疾病。因此郑老认为,健脾除湿亦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法则。郑老曾治一患者,妊娠6个月,腹部胀大较快,伴头晕心慌,下肢浮肿,心电图示频发性心动过速,西医诊为妊娠水肿,羊水过多,郑老给以白术散加减治疗后,足月顺产一婴,羊水不多,告愈。另治一妊娠4个月长期腹泻病人,用异功散9剂获效。她擅用经方,也常与时方化裁应用。对经行泄泻、经行水肿,善用健固汤加白扁豆及少量肉桂健脾除湿,温肾扶阳,治疗脾虚带下则推崇傅氏完带汤加芡实、莲子、龙骨等健脾固涩之品。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