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永炎带头编造“中医心理学”?
作者:王澄  文章来源:医学八号楼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7 11:26:1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附件1。
中医心理学乘势待发
  2007.10.11  3版  中医专刊     编辑:祁芳
作者:王永炎 高思华 薛崇成 张伯礼 查德忠 赵明 俞梦孙 曹洪欣 杨贵贞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中医非药物疗法为主体的中医心理科、睡眠医学联合专题门诊和以“刚柔辨证”为指导理论的心身医学科,同时在基础与理论方面也作了初步的探索。在近日举办的“中医心理学科发展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
  科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中医心理学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情志医学为中医医学所独有,属于心理学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抑郁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却有很多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和原则,体现了它的原创思维和原创优势,但是这些却并未得到很好保留,需要我们后人继续发掘和完善。目前临床各科的高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心理科要在保持对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优势的同时,侧重于研究中医“治未病”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中医心理研究所”这样的专门机构,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虽然中医心理学目前还是一个弱势学科,但是它的发展是众望所归,是广大民众的需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高思华
  首先要立足临床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才能发现中医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并发展这一优势。《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情志疾病与情志治疗的记载,可以认为是中医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在搞好中医心理临床研究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临床实际对中医心理学传统理论进行整理研究,注意系统整理相关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医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在临床疗效方面可以借助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加以验证,还要做好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综合各个学科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中发扬,在引进中改造,在结合中创新,加快建设和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心理学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薛崇成
  加强五态人格测量研究
  中医学历来主张心身并重,追求“心身同治”,而目前的中医研究却偏于身体的调节。新的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中医则是时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具有前瞻性,2000年前构建体系时候就建立了这样一个医学模式。现在发展中医心理学要注意一下方向,要注意研究老年心理疾病,加强人格测量,特别是“中医五态人格”测量的研究,加强中医心理治疗手段的发掘研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有优势才有需求
  目前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不是技术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即体现在综合能力的竞争上。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
  要构建完善的中医心理学体系,首先要继承发展原有的理论,引进吸收和更新诊疗技术和诊断方法。其次要建立技术平台,如实验室、病房等。要实现门诊与研究室一体化,即临床与科研一体化。三是要组建学科队伍,培养领军人物,培养跨学科人才,给人才以发展空间。我建议建立专科实验室和研究室。临床方面要突出重点,如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治疗要体现中医优势,有优势才有需求。在诊断上,要建立中医心理自己的量表。在治疗上要引进生物反馈、物理疗法等现代医学方法,针灸、按摩、气功、食疗、音乐等各种方法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查德忠
  要与相关科室密切联系
  中医心理学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领域,要将它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需要中医心理学科领域中各分支学科均衡发展,同时需要中医学界和从事中医心理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家与学者的共同努力。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渗透在中医临床的各个科室,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相互影响。心理因素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某些疾病又可引起心理疾患。心理与身体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心理学研究一定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密切联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教育处处长赵明
  综合考虑科研方向和梯队建设
  当今世界,心理学本土化正成为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潮流。伴随社会经济的转型,竞争的加剧,精神疾病发病率日渐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中医心理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丰富我国人民精神保健的手段,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中医心理学今后的发展应注意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要综合考虑学科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
  中医心理学有独特理论体系
  心理学与人类健康有密切联系。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与平和心态,其中平和心态最难做到。中医自古以来就认识到心理与疾病的关系,中医心理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理念中的健康追求阴平阳秘,阴阳平和。中医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即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这也体现了中医对心理的重视。中医调理心理问题可以应用中药、针灸、按摩、导引、太极拳等。发展中医心理学要贯穿临床各个科室,因为中医心理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应懂得心理学,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要把疾病诊断治疗上升到健康状态的辨析和调理。“治未病”是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唯一出路,“治未病”在于宣教,我们可以整体系统设计,建立“治未病”工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
  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展中医心理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学术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医学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的关系,中医心理学科室建设和其他各科室的关系。中医心理学科建设要涵盖医疗、教育和科研等各个方面,要以养生保健和康复为主要内容,将中医心理学研究贯穿到中医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的整体过程当中去,要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建立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同时注意心理学人才自身心理环境建设,要让中国的中医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吉林大学教授杨贵贞
  把握住三个要点
  我多年从事免疫学工作,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过深入研究,发现情绪变化对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有明显的影响,这与中医理论中的“七情六欲”、“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我对中医心理学的讨论既感到新鲜,又不陌生。中医心理学研究应更多地结合临床实践,以下三点至关重要:即观察诊断指标的量化,对照组的设立和多次的可重复性研究。

  链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目前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地区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抑郁症的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采用“刚柔辨证”理论指导治疗胆囊炎、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症及其他心身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医心理科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研究“气功不同练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生存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中医心理科探索应用中医系统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并且是“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的副会长单位,也是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团体会员单位——“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香港)的会长单位。

 (王澄医生   2007年10月21日)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