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
作者:中医人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28 16:51:1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过脊住(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足少阴肾经

2.主要病候: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证。

3.主治概要: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涌泉 Yǒngquán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足少阴肾经穴

[解剖] 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肾经井穴。

 

(2) 然谷 Rángǔ

[定位]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 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 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肾经荥穴。

 

(3) 太溪 Tàixī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肾经腧穴、原穴

足少阴肾经穴

 

(4) 大钟 Dàzhōng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 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 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肾经络穴。

 

(5) 水泉 Shuǐquán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 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肾经郄穴。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